一、PPP管理模式的概念 (一)什么是PPP管理模式 1.PPP管理模式的概念 PPP是英语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的缩写,中文翻译为公私伙伴关系。美国民营化大师萨瓦斯给公私伙伴关系下的定义,他说我们可以从三种意义上使用公私伙伴关系这一术语。首先是广义界定(这多少有点夸大),指公共和私营部门共同参与生产和提供物品和服务的任何安排。如合同承包、特许经营等。其次,它指一些复杂的、多方参与并被民营化了的基础设施项目。再次,它指企业、社会贤达和地方政府官员为了改善城市状况而进行的一种正式合作。从此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PPP管理模式就是指通过政府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合作管理的模式来为公众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从而达到比任何一方单独行动都更为有利的结果。在合作过程中,由双方来共同承担责任的风险,而不是由任何单独一方来承担。 2.PPP管理模式的内涵 (1)PPP管理模式的主要适用范围在非纯公共物品的提供。公共物品分为两类,一类是纯公共物品,一类是非纯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有两个主要的特征,就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如果同时具有这两个特征的物品我们就称它为纯公共物品,如果仅仅具有两个特征中的一个的物品我们就称它为非纯公共物品(也有称为准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由政府来提供,这已经在经济学资源的最优配置中得到证明。对于非纯公共物品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具有非排他性但具有竞争性,这种物品也称为拥挤品;另一种是具有非竞争性但具有排他性(如表一) 。无论是拥挤物品或是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都为私人部门提供这种非纯公共物品提供了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纯公共物品少之又少,大部分是非纯公共物品。如果全部由城市财政来提供这些公共物品,一方面财政没有能力,另一方面也没有必要。首先城市财政的财力是有限的,许多纯公共物品必须由城市财政来提供,必然会导致财政负担过重。城市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税收,税收的增加又会以损失私人物品的消费为代价。同时财政投资的增加也会导致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其次城市财政在这些能够让市场发挥作用的领域投资往往会导致缺乏效率。 表一:公共物品的分类 竞争性 非竞争性 排他性 私人物品 非纯公共物品 非排他性 非纯公共物品 纯公共物品 (2)PPP管理模式是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结合。在非纯公共物品的提供中引进私人投资,不仅仅是对财政投资不足的补充,更重要的是引入了私营模式的管理技术,从而增加了效率。市场机制所能产生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