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母猪分娩率 母猪配种分娩率太低,配种分娩率的高低直接反映出该猪场繁殖母猪群的生产效率,是衡量生产成绩和猪场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猪场的配种分娩率长期保持在( )之间,夏季不到( ),直接影响到养殖场的生产成绩。 影响母猪配种分娩率的因素 1 .1 配种时机 适时配种以及配种质量是影响分娩率的最主要因素。尤其是外来品种母猪发情症状不明显,准确的发情鉴定、配种时机和次数的安排对配种准胎率至关重要。从已配种的母猪中及时挑出返情母猪,避免快到上产床时才确定是空怀母猪。后备母猪配种日龄、配种体重都是必须注意的环节,一般在第 2 -3 次发情时进行配种最好。 1 .2 公猪使用频率 公猪使用过频的直接后果是公猪的精液变稀,不成熟精子比例升高,精子密度降低。从而获能精子减少,降低受精能力,造成配种失败。 1 .3 疾病 细小病毒、乙脑、蓝耳病等均可严重影响公猪的精液质量,钩端螺旋体病、伪狂犬病、弓形体病、蓝耳病以及尿生殖道感染,这些疾病会降低母猪的繁殖力和受胎率,应定期检查公猪精液病作好各项疫苗注射。 1.4 高温 母猪在高温(>30℃)情况下配种,分娩率会降低。环境温度过高(>30℃)会降低公猪的性欲和精液质量,在炎热的夏季要做好种公猪猪舍的防暑降温,可采用湿帘通风、畜舍空调等,并加强对公猪精液的检查。高温季节公猪母猪饲料内添加抗热应激的药物,选择早晚凉爽时喂料,栏舍多冲水降温。 1.5 母猪胎次的影响 母猪群应保持合理的胎次分布,一般低胎次母猪分娩率较低,理想的母猪群胎次结构是:第一胎母猪占20%;第二胎占18%;第三胎占17%;第四胎占15%;第五胎占14%;第六胎占10%;第七胎以上占6%。 1.6 配种方式 配种方式如有条件可以选择 1 次自然交配和一次人工授精配种。 1.7 母猪尿道感染 大部分患病母猪呈亚临床感染,无可视的尿液异常、食欲与精神无明显异常、正常发情、但是难以受孕。影响其母猪配种分娩率。 1 .8 内分泌功能絮乱 有时母猪的激素分泌会出现絮乱,影响排卵、受胎率,造成产后不发情获发情不排卵等。 1 .9 营养 哺乳期母猪营养不良,母猪过瘦,发情会出现异常,尤其是头胎母猪断奶后不发情的比例较高从而显著降低母猪的生产效率和下一胎的窝产仔数。 2 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案 2 .1 提高后备母猪(初产)繁殖性能的措施 1 . 每天高频率的公猪刺激,便于诱情和查情 2 .与公猪接触日龄:第一次应在 1 6 5 日龄(体重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