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单晨菲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体会“形散神不散”的文体特点。2.过程与方法:交流品读,体悟作者写作的语言魅力与文本营造的意境美。3.情感与态度:在写景散文中提升审美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感知力,提高对自然美景的独特审美感悟。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对比、避实就虚的笔法,体会优美的语言特色和散文的情致意蕴。2.欣赏自然之美,提升审美品位,有语言之美产生美的画面和联想。三、教学手段板书,PPT展示。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五、教学过程1.导入5min提问:回忆描写江南景色的古诗词。“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文人墨客笔下的江南,冬天非常少见。我们打开书本翻到65页,跟随郁达夫一起,领略我们江南的冬景。2.标题10min关注文章标题,有时设置悬念,吸引我们,引起我们的阅读兴趣。国外喜欢用人名做标题,直接点出主人公。这一篇课文的标题,交代了地域(江南)、季节(冬)、内容(景)。大家预习文本,也疏通了字词。除了江南,除了冬天,作者还提到了别的地域,别的季节。请大家迅速浏览文章,拿笔将表示季节和地域的词句圈出来。提问并明确,江南的冬天具体指:第六段“江浙”地区。a江南的冬景和北国的冬景b秋天,北方夏夜。共同点:明朗的情致。c闽粤的冬天d德国的冬天共同点:适合散步。散步在课文哪里还出现了?a风和日丽的午后,一个人去冬郊走走。b寒郊的散步是一种享受清福的机会。c去郊外去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d不想写无聊的杂文,想上湖上散散步吧。提问:是什么让郁达夫那么想出去走走?作者为什么产生了想要出去散步的念头?3.鉴赏15min冬景的美让作者想要出去走走。课文哪些段落集中描写了江南的冬景?二、五、七、八、九。前后左右相互讨论一下,你更喜欢哪一段?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为什么喜欢?第二段:曝背谈天图可爱,其乐融融。暖晴。“孵太阳”第五段:冬郊午后图颜色:白色,火红,雪白,赭色,青天碧落;拟人:含,养;动词:着。(国画技巧:“庸手画梅,国手点梅”,动词精准恰当使用)感受:含蓄的生气,生机,明丽。颜色丰富,明丽,像油画。第六段:微雨寒村图颜色:白雨,淡得不成墨。景致:乌篷船,茅屋酒客,灯火月晕。(绘画技巧:山水中的活物,鸟,灯火,炊烟,扁舟,亭下客)感受:迷人,悠远,洒脱。颜色淡雅,朦胧,像水墨画。第八段:江南雪景图引用,避实就虚。笔法多变,意蕴深厚,充满诗意。《济南的冬天》: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层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白,一道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照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上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空间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诗句层次:日暮,入夜,深夜,清晨。(时间,人,犬,梅)第九段:旱冬闲步图达夫的散文,如行云流水中映着霞绮。他把诗人的灵感赋予了每一朵浪花、每一片绿叶、每一块巉岩、每一株小草,让大自然的一切具有性格和情味,再把风俗人情穿插其间,浓淡疏密,无笔不美,灵动浑成,功力惊人。——刘海粟《漫谈郁达夫》诗人的灵感:灰云扫尽,落叶满街。门对长桥,窗临远阜。“雪”引用。诗化的语言。大自然的性格和情味:或明丽生机,或淡雅朦胧;浓淡疏密。风俗人情:曝背谈天,旱冬闲步。4.知人论世15min我们中大多数人都是土生土长在苏州,在江南水乡的。与我们印象中的冬景,即将到来的冬天相比,作者笔下的冬景更加有趣,更加令人神往。为什么作者笔下的景物这样有情致?一切景语皆情语,是因为作者的主观情感。郁达夫: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