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焊接机器人的应用焊接机器人技术的开展我国开发工业机器人晚于美国和日本,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早期是大学和科研院所的自发性的讨论。到 80 年代中期,全国没有一台工业机器人问世。而在国外,工业机器人已经是个非常成熟的工业产品,在汽车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鉴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国家“七五〞攻关方案将工业机器人的开发列入了方案,对工业机器人进行了攻关,特别是把应用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这样就把机器人技术和用户紧密结合起来,使中国机器人在起步阶段就瞄准了有用化的方向。与此同时于 1986 年将开展机器人列入国家"863"高科技方案。在国家"863"方案实施五周年之际,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开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目标。在国内市场开展的推动下,以及对机器人技术讨论的技术储藏的根底上,863 主题专家组及时对主攻方向进行了调整和延伸,将工业机器人及应用工程作为讨论开发重点之一,提出了以应用带动关键技术和根底讨论的开展方针,以后又列入国家"八五"和"九五"中。经过十几年的持续努力,在国家的组织和支持下,我国焊接机器人的讨论在根底技术、控制技术、关键元器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已进入使用化阶段,形成了点焊、弧焊机器人系列产品,能够实现小批量生产。焊接机器人的应用状况我国焊接机器人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铁路机车等几个主要行业。汽车是焊接机器人的最大用户,也是最早用户。早在 70 年代末,上海电焊机厂与上海电开工具讨论所,合作研制的直角坐标机械手,成功地应用于上海牌轿车底盘的焊接。一汽是我国最早引进焊接机器人的企业,1984 年起先后从 KUKA 公司引进了 3 台点焊机器人,用于当时“红旗牌〞轿车的车身焊接和“解放牌〞车身顶盖的焊接。1986 年成功将焊接机器人应用于前围总成的焊接,并于 1988 年开发了机器人车身总焊线 。80 年代末和 90 年代初,德国群众公司分别与上海和一汽成立合资汽车厂生产轿车,虽然是国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外的二手设备,但其焊接自动化程度与装备水平,让我们认识到了与国外的巨大差距。随后二汽在货车及轻型车工程中都引进了焊接机器人。可以说 90 年代以来的技术引进和生产设备、工艺装备的引进使我国的汽车制造水平由原来的作坊式生产提高到规模化生产,同时使国外焊接机器人大量进入中国。由于我国根底设施建设的高速开展带动了工程机械行业的繁荣,工程机械行业也成为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