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新课标中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的对话VIP免费

新课标中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的对话_第1页
1/6
新课标中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的对话_第2页
2/6
新课标中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的对话_第3页
3/6
关于新课标中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的对话问: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新课标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中,都明确提出了识字与写字的学习目标。请问在阶段目标中,是怎样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提出识字、写字的学习目标的?答:比如,第一学段(1~2年级),在识字与写字方面共提出六项目标。第一项“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第三项中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是侧重于“情感•态度”的目标。第二、三、五项是侧重于汉语拼音、识字写字“知识•能力”的目标。第四项是侧重于写字习惯的目标。第六项是侧重于“过程•方法”的目标。识字与写字目标的全面性,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不仅能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会写其中的3000个字,而且培养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主动识字的习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把字写对、写美观。而学生一旦具有识字的主动性和写字的审美性,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不仅对于识字、写字,对于学好语文,而且对于终身学习,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问:各个学段关于识字与写字的目标,是怎样体现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答:各个学段关于识字与写字的学习目标十分明确,阶段性十分明显,无论对教材编者还是对老师、学生,都便于操作。同时,学习目标彼此联系,循序渐进,很好地体现了学段之间的连续性。特别是5~6年级学习目标与7~9年级学习目标的自然衔接,从学习目标这一关键点上,克服了长期存在的小学和初中脱节的问题,使九年的学习目标彼此衔接、浑然一体。单说识字数量和识字能力的学习目标,各学段是这样安排的:(表略)应当说明的是,新课标在各个学段提出的识字与写字的学习目标,是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要因地、因人制宜,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使广大学生都能达标,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学得更多、更好。问:您可以具体说说识字与写字的学习目标有哪些特点吗?比如在汉语拼音方面,据说新课标适当降低了教学要求。答:是的。以前的教学大纲对汉语拼音要求比较高。以往的大纲认为,汉语拼音具有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这三项功能。由于用汉语拼音帮助阅读,学生必须能够直呼音节,而直呼音节对广大学生特别是方言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不仅费时而且难以做到;又由于经过多年教改实验,积累了一些使低年级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及早进入汉字阅读的经验,2000年3月颁布的试用修订版大纲提出汉语拼音的功能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2001年7月颁布的新课标与修订版大纲一脉相承。由于不再强调汉语拼音帮助阅读的功能,因此,新课标关于汉语拼音的学习目标作了如下规定: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将学习目标定位在拼读音节而不是直呼音节,书写音节而不是默写音节上,把教学要求适当降低,比较符合国情,有利于大面积达到汉语拼音基本的教学要求,有助于改变拼音教学内容过多,教学时间过长,学生感到单调、枯燥的状况。至于一些特殊的教改实验地区或学校,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适当提高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问: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是识字与写字学习目标的一个显著特点,请您就这方面具体谈一谈。答: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和“学会”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段(1~2年级)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这样做,有以下几个好处:1.“认写分开”,既可以避免字字要求“四会”(会读、会写、会讲、会用),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又可以防止“认”“写”相互掣肘,而导致既认不快,又写不好。2.“多认”,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这无论对培养阅读能力,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3.“少写”,对教材编者来说,便于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独体到合体编排写字教材;对教师来说,便于循序渐进地进行写字指导,给学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新课标中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的对话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