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 2运输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第四版)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工作要求,根据输入性病例特点及航班疫情风险等级,机场可按照高、低风险进行分级管理。同时进一步强化对来自疫情严重国家/地区航班管理,细化机场医护人员和安检人员个人防护措施,增加摆渡车卫生要求及 14 天内来自疫情严重国家/地区在境内机场转机旅客处置程序,特制定运输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第四版。一、机场风险分级标准及防控原则根据机场运行航班的情况,将机场疫情防控等级分为高风险和低风险,实施差异化防控。风险分级应根据疫情发展动态实时调整。当地机场停落来自疫情严重国家(现存确诊病例>5000)的航班时,该机场的疫情防控等级应评定为高风险。二、旅客体温检测和应急处置在候机楼适当处适当位置配备经过校准的非接触式体温检测设备,并为旅客提供必要的手部清洁消毒产品。对所有进出港2旅客应进行体温检测,设置发热隔离区。如发现发热旅客,立即要求其佩戴口罩、登记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及时通知机场医疗部门进行隔离;报告当地卫生部门,并配合做好发热旅客的交接工作。对搭载有可疑旅客的航班宜远机位停靠,并设置专门的旅客通道。三、安检、医务、地面清洁、值机人员个人防护根据机场防控风险分级,不同类别人员采取不同防护标准,参考附表 1。个人防护时应注意:1. 佩戴口罩需紧贴面部,完全罩住口鼻。佩戴期间和摘口罩时,手不能触摸口罩外面,避免手污染。口罩被分泌物浸湿或其他污染时,必须立即更换,更换前后均需进行手部清洁消毒。2. 所有一次性防护用品使用后均放置于黄色医疗废物收集袋中,清理前用含氯消毒剂(500m g/L-1000m g/L)喷洒或浇洒至完全浸湿,扎紧塑料袋口后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理。3. 使用含醇类消毒湿巾或非醇类免洗手消,做好手部清洁消毒,当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尽量低头或转头避开周围人员,并用纸巾或手肘衣服遮住口鼻。在接触或处理垃圾后,应先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再进行手部清洁消毒。34. 对于可重复使用的护目镜,每次使用后应进行消毒干燥处理,如果护目镜带有防雾膜,应避免使用消毒剂擦拭,建议先清水冲洗后,在室内无人条件下,使用紫外灯消毒,保持近距离直接暴露照射 30min以上。5. 针对安检验证检查和人身检查岗位人员,当日执勤后应统一组织对工装进行高温蒸汽法消毒(20-40min),或者紫外线照射 1-2 个小时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