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古诗的文学常识,落实字词,可以熟练翻译古诗。过程与方法:运用想象描绘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能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并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难点: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尝试赏析诗歌。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讨论、迁移练习、情景想象。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课时:4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要点:学习《式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朗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一、学生展示:1、《诗经》介绍:诗经为最早的诗集。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诗经》总共有 305 篇诗歌,又被称为“诗三百”。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 105 篇。“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 40 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2、王勃(约 650 年-约 676 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3、生字注音4、词语释义二、整体感知:1、多种形式朗读诗歌。教师范读、学生个读、学生展示读。2、交流阅读感受。三、课堂提升:学习《式微》1、小组合作,尝试翻译诗歌。已经日暮已经日暮,为啥不让回家住?若不是为你的缘故,怎么会身披露水之苦!已经日暮已经日暮,为啥不让回家住?若不是为了你这人,怎么会泥巴滚满一身!诗经里面的话,字面的意思是,天就要黑;但可引申为:原指王室的衰微,现多指衰落,渐变的无足轻重也。2、赏析诗歌,说说诗歌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日落天黑,还在露水泥地里劳作,怎能没有怨言呢?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全诗在反复中强化,在叠加中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