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中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的主要内容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温室效应造成了极端气候肆虐,对人类生存造成了极大地威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环节气候变化已经是全社会的共识。为了成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政府制订了到 2020 年前碳强度下降 40-45%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大力开展节能降耗,优化能源结构,努力增加碳汇,加快形成以低碳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生活方式。2011 年 3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完善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的工作。2011 年 12 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41 号)明确指出要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制度的任务。2013 年 10 月 15 日,国家发改委 10 个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覆盖了包括,发电、电网、钢铁、化工、电解铝、镁冶炼、平板玻璃、水泥、陶瓷、民航十个行业,供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等相关工作参考使用。监测及核算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企业刻不容缓的任务。1.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数据质量控制的意义严格的温室气体核算质量控制得到的真实数据,也为企业今后进一步加强节能降耗工作提供了基础,对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企业可以找到进一步识别减排机会,减少能源消耗,较低企业经营成本。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将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企业作为碳交易的重要参与方,也必然需要尽早建立合乎规范、高质量、被认可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以使本企业完成的减排量具有公信力、可交易。从而增进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和低碳经济中的竞争力。2.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数据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要实现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的目标并正确核算量化温室气体排放量,必须建立以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RMV)为特征的温室气体统计和管理体系。在建立以 MRV 为框架的温室气体统计和管理体系的道路上,亟需加强基础性的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在目前的实践中,温室气体监测测数据的测量和收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由于监测仪表安装不完善,监测方法不合理,没有统一标准可执行的规范,没有完善扎实的数据统计及管理系统。此外,目前中国企业虽然在能源统计和环境监测统计等领域积累了一些数据管理的经验,但尚未制定基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专项数据管理方法,对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质量管理应没有覆盖数据产生、记录、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