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心理剧简介 所谓“校园心理剧”是一种团体心理辅导方式,就是把学生在生活、学习、交往中的冲突、烦恼、困惑等,以小品表演、情景对话等方式编成“小剧本”进行演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通过演戏的方式来表达自己,释放内心隐藏的矛盾与冲突,释放压力, 剧中融入心理学的知识以及教育技巧,让学生表演发生在他们身边熟悉的,甚至是亲身经历的事,从中体验心理的变化过程,领悟其中道理,而使全体受到教育启发 的一种团体心理辅导治疗方法。表演者不完全是会表演的学生,根据剧情发展和观众表现,还可以随时邀请作为观众的学生上台来表演剧中某一角色,让学生参与到剧中来,让他们有更深的心理体验。因此,校园心理剧不是单纯的背台词,它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是一个分享的过程,也是当事人和观众共同成长的过程。 (心理剧是由莫雷诺(Moreno)在 20 世纪 20 年代创立的,它是由来访者将自己的心理问题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示给治疗师,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受,从中培养、提高自己的洞察力,借此走出困境,实现自我整合和人际关系和谐。心理剧以其参与性、自创性、体验性、直观性、 启发性和回味性的特点,开始成为一种独具魅力的心理治疗方法,日益得到发展和推广) “校园心理剧”的内容通常选择学生自身存在问题,渴望得到解决,因此在中小学心理剧的主题一般都是老师和学生一起确定的。由于孩子的言语有其相对的特点,所以老师通常会和孩子们一起编写。 校园心理剧通过演绎校园生活中的人和事来减缓学生的心理压力,解决学生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作为戏剧的形式之一,校园心理剧涉及剧本的结构与创作。校园心理剧的结构与创作,要根据心理剧的要素、过程特点,结合校园实际生活进行。 一、校园心理剧的构成要素 1、人物: 人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内心矛盾与冲突正是心理剧研究、探讨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心理剧的结构、情节、情景、主题等也必须围绕人物来进行。校园心理剧涉及四种角色。 ⑴组织者: 作为心理剧的策划者、组织者,把握和控制心理剧的进行,在需要时进行点拨。在暖身阶段对群体行为作评估,并进行角色分配和组织热身;在演出阶段描述探索问题、维持演出过程和进行解释;在分享阶段组织问题分享各自的体验和感受。 ⑵当事人: 指遭受心理困惑并急需解决这些困惑的学生,他们在表演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获得指导帮助,或者通过他人的表演演绎问题,领悟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的方法。 ⑶参演人: 饰演当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