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概述 1 . 校园文化的理论界定 从一般意义而言,文化是代代相传的人们的整体生活方式。美国学者戴维·波普诺把文化定义为“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这些共有产物不仅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而且包括物质对象”。辞海对文化的定义是“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 所谓校园文化,也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方面加以阐释。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以广大师生为主体创造的精神财富以及承载这些财富的载体、实践活动和物质形态;狭义的校园文化指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 校园文化的主要形式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全方位的功能,如能科学充分的加以利用,就会与其他教育形式和途径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1 . 舆论环境 通过对舆论环境的精心营造来为师生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与学习环境,并把社会主流文化与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通过舆论环境体现出来。这种舆论环境包括校园文化设施的建设,如校园雕塑、科技馆、校史馆、学生活动中心、教工俱乐部等场所;校园宣传阵地的掌控,如宣传栏、校园论坛、校报、校广播电台、校园网络、文艺舞台等。 2 . 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中所渗透和流淌的那种厚重而无形的精神底蕴和启迪创新的内在机制,可以说是大学的灵魂。通过强调校园精神来体现校园文化内化与外显的价值观念。如校训、办学理念等。 3 . 校园风貌。校园内师生的精神风貌就是他们在校园内工作、学习生活中所体现出的一种积极、乐观和进取的态度,这种态度旨在提高师生工作和学习的整体效率。如,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活动、主题教学活动等。 4 . 健康行为。校园内所倡导的健康行为就是要促使师生养成一种健康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先进集体”评选、“文明宿舍”评比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是“文化育人”的本质要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从根本上塑造人、雕琢人的工作。从学理的视角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构建在人的基础上以解决人的思想和精神为本质的一种社会实践,其根本目的在于,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教育人、启发人,解决人的立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