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19 页 深描:迈向文化的阐释理论 格尔茨 一 苏珊·朗格(Susanne Langer)在她的《哲学新视野》一书中评论说:某些观念有时会以惊人的力量给知识状况带来巨大的冲击。由于这些观念能一下子解决许多问题,所以,她们似乎将有希望解决所有基本问题,澄清所有不明了的疑点。每个人都迅速抓住它们,作为进入某种新实证科学的法宝,作为可以用来构建一个综合分析体系的概念轴心。这种“宏大概念”(grande idee)突然流行起来,一时间把几乎其他所有的东西都挤到一边,苏珊·朗格说,这是由于“所有敏感而活跃的人都立即致力于对它进行开发这个事实造成的”。我们为了各种目的,在所有方面尝试它,试着将其严格的意义加以可能的眼神,试着概括和加以引申。【1】 但是,在我们熟悉了这个新概念之后,在它进入我们的理论概念总库之后,我们对这一概念的期待也更加和它的实际应用相适应,它也就不那么盛极一时了。只有少数的狂热者固执那种果实的万能钥匙观念,而不那么迷恋的思想者不久便会定下心来,探讨这个概念真正引发的那些问题。他们试图在可以应用、可以拓展的地方,应用它、拓展它;在不能应用、不能拓展的地方,就停下来。它首先真实地成为(如果是那样的话)一个开创性的概念,成为我们知识宝库中永久而持恒的以部分。但是,它不再拥有它曾一度拥有的宏伟大涵盖一切的视野和明显的万能应用性。热力学第二定律,或自然选择的原理,或无意识动机的概念或生产资料的组织,并不阐释一切,甚至并不阐释人类的一切,但它毕竟阐释了什么东西;我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弄清那个东西究竟是什么,把自己从(在它时髦初期)同样缘它而起的大量伪科学中解脱出来。 我不知道是否所有具有核心重要意义的科学概念实际上都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但可以肯定地说,这种模式适合整个人类学学科以兴起的文化概念;这个学科越来越致力于限制、明确说明、集中关注和遏制这个文化概念起支配作用的影响。把文化概念的范围缩小到应有规模,从而确保它继续保持重要性,而不是限制它,这就是下面所有这些文章从它们各自的角度和方式要实现的目标。它们都在争辩,有时明确地,但更常见的是仅借助它们发展处的特殊分析,试图用狭义的、特殊的,从而在理论上更具力度的文化概念(在我想象中如此),来取代 E.B.泰勒(E.B.Tylor)著名的“最复杂的整体”,尽管我们不否认后者的独创力,但那我认为它已经到了掩盖远远多于揭示的地步。 泰勒式琐碎的文化概念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