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体 1 、古体诗——和绝句、律诗相对的诗体称呼,不讲求对仗、平仄等格律。 四言诗——始于《诗经》,汉代以前的主要诗体形式,音节单纯,表意复杂。代表作《关雎》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不论平仄、对仗、句数、押韵,唐以前的五言诗均称为五古。代表作《述怀》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其它与五古类似。代表作《饮中八仙歌》 杂言诗——句式长短不一,形式自由灵活的一种诗体,不论平仄、对仗等格律。代表作《蜀道难》 乐府诗——最早始于秦,乐府是国家设立的音乐机构,后来人们把此机构制作的可以和乐而歌的作品,成为乐府诗。代表作《陇西行》 歌行——不入乐,也不沿袭乐府古题,音节、韵律比较自由,语言通俗流畅,文辞比较铺展。代表作《琵琶行》 骚体诗——源于《离骚》,后人把楚辞称为骚。句式不整齐,句数无限制,用韵不严格,句尾多助词。 三言诗——起于先秦。代表作《代春日行》 古绝——只有四句的古体小诗,多押仄韵,不受平仄、对仗等约束。代表作《春晓》 2 、格律诗——又名近体诗,和古体诗相对立,对诗的平仄、对仗、押韵和字数都有很严格的规定。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五字,每首八句,共四十字。代表作《春望》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每句七字,每首八句,共五十六字。代表作《蜀相》 五言排律——排指铺排。即五言律诗的延长,又称五言长律。每首至少十句。代表作《赋得花发上林》 七言排律——又称七言长律。每首至少十句,其余和七律相同。代表作《清明二首》 三韵小律——每首只有六句,共三韵,五言三十字,七言四十二字。只有中间一联必须对仗。代表作《李员外寄纸笔》 六言律诗——简称六律,每句六字,每首八句,共四十八字。代表作《送万巨》 五言绝句——简称五绝,绝句又称“截句”,每句五字,每首四句,共二十字,无对仗要求。代表作《登鹳雀楼》 七言绝句——简称七绝,每句七字,每首四句,共二十八字。代表作《芙蓉楼送辛渐》 六言绝句——每句六字,全篇四句,共二十四字。代表作《蚁蝶图》 3 、变体诗 回文诗——诗句可以正读,可以倒读,甚至反复回旋,今所传最早的诗作是东晋时前秦苏蕙的《璇玑图》诗。 顶针诗——本是一种修辞,经过文人加工,逐渐变为一种诗体。是在诗中将有的句子首尾重叠的一种格式。 宝塔诗——又称“一字至七字诗”,从一字句到七字句逐句成韵,或两句一韵。 集句诗——是游戏诗的一种,在已有诗篇中各摘一句汇集而成一首完整的格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