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大道拓宽工程:保护历史文物的决策过程 1 9 9 7 年,北京市政府开始策划一项接到拓宽的工作。要拓宽的是一条拥挤不堪的东西走向街道。它和南边紫禁城华丽的宫殿只隔几条街,而且穿过首都古迹集中的地区。市政府的规划人员认为,计划中的平安大道的拓宽有助于缓解交通拥挤、更新公用设施。而且,在对抢手地皮的商业开发过程中,也为成千上万住在该地区拥挤破烂的老房子里的居民提供了一个搬迁的机会。可是,由于计划中的拓宽工程会威胁到一系列沿街的古建筑,因此决定道路具体要加宽多少和路径的具体取向却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城市规划委员会下属的北京市城市规划办公室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广泛听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1 9 9 8 年 2 月,该机构公布了一项妥协性计划,认为这一计划既能促进必要的开发工作、缓解交通,又能保存老北京的重要特色。 平安大道的设计 平安大道并不是一个新设想,最初的构想始于五十年代。当时的设想是建一条七十米宽的大道以取代已有二十米宽近七公里长贯穿北京市中心的街道。所取的路线靠近紫禁城,贴着风景秀丽的北海公园,横穿一片清代遗留的老胡同区。所谓胡同是由诸多四合院所构成的细长巷子。院子里的房屋都是只有一层高的灰砖房,房顶上镶有曲线优雅的琉璃瓦。而这些正是几百年来老北京的传统风貌。但是,由于资金不足,当局将当时的计划束之高阁。到了 1 9 9 7 年,,北京飞速发展——人口从五十年代的四百万翻了四番到了一千六百万,面积几乎增加了八倍——迫使城市规划人员再一次考虑平安大道的拓宽工程。 这一工程希望实现一系列重要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目标。十年间,街上汽车数量由二十万辆增加到现在约一百三十万辆。交通堵塞成了首都的家常便饭。在交通高峰时间里,走几公里路要花上一小时或更长时间这样的事也时有发生。政府官员说,拓宽平安大道,把首都环形公路二环路的两头接通能使拓宽后的干道成为北京的第三条最重要的东西走向通道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严重的交通拥挤问题。道路扩建工程也为铺设地下电信电线和水管这些急需的公用设施提供了机会。这些公用设施的建设不仅可以更好地为现有的商业团体服务,而且也可以促进北京增长迅猛的商业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市政府和开发商的合作也可以同时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解决沿途许多胡同里的劣质住房问题,二是为开发商提供更多所需的空间。正是商业开发的收入支持着公共设施的建设并推动着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