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草沟设计指南 1.前言 植草沟是通过模拟自然绿地而人为设计和建造的具有可控性和工程化特点的海绵设施。植草沟利用沟渠和植物的协同作用来实现雨水的收集、转输以及净化,是实现径流总量控制、污染物总量削减、洪峰延缓、地下水补充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河网密布、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地区,植草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2.目标功能 植草沟主要有以下功能: (1)转输雨水径流; (2)雨水径流滞蓄; (3)径流污染物削减 (4)补充地下水。 根据其功能可将植草沟分为转输型植草沟和渗透型植草沟,转输型植草沟主要是起到收集、转输雨水径流的作用,渗透型植草沟主要起渗透、滞蓄、净化雨水径流的作用。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优先应用植草沟转输雨水径流。 3.适用条件 下列几种情况下宜采用植草沟技术: (1)比较窄的城市道路两侧的机非分隔带; (2)建筑落水管断接口与生物滞留池、湿地或高位花坛等 海绵设施之 间 的雨水径流转输; (3)小 型地块 的雨水径流收集和转输。 4.设计计算 4.1 规 模计算 在给 定 设计进出 水水质 的基 础 上 ,根据各 污染物目标去 除 率 ,按 表 4-1 可查得 植草沟与集水区面 积 比R。 表3-1 各污染物目标去除率与R 对应关系 TSS TP TN 目标去除率/% R1/% 目标去除率/% R1/% 目标去除率/% R1/% 87 0.5 60 0.5 10 0.5 90 1 63 1 12 1 92 1.5 66 1.5 15 1.5 94 2 68 2 17 2 植草沟面积可由式4-1 计算: a=Rx×A (4-1) 式中a—植草沟面积,㎡; Rx—控制性目标污染物去除率所对应的R 值,%; A—集水区面积,㎡。 4.2 流量确定 根据城市暴雨强度公式(式3-2),在给定重现期下计算设计流量。 4.2.1 暴雨强度计算 式中q—暴雨强度,L/(s·hm2),下同; P—降雨重现期,a,应取 2~10a 进行设计,50~100a 进行校核; t—降雨历时,min,包括地面集水时间 t1(10min)和雨水流行时间 t2,t2 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计算确定。 4.2.2 综合径流系数 集水区综合雨量径流系数的计算按各地块渗透性质进行面积加权,具体参照表4-2。 EDPCtPBAq)()lg1(表3-2 不同下垫面的径流系数 汇水面种类 雨量径流系数 流量径流系数 绿化屋面(绿色屋顶,基质层厚度≥300mm) 0.30-0.40 0.40 硬屋面、未铺石子的屋面和沥青路面 0.80-0.90 0.85-0.95 铺石子的平屋面 0.60-0.70 0.80 混泥土、沥青路面和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