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中国原始社会】一、基本线索中国原始社会,从 170 万年前的元谋人时代起,至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建立前止,原始社会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种社会形态,它延续的时间很长,历史发展的进程相称缓慢。在原始社会,人们过着集体劳动、平均分派的无阶级、无剥削的原始共产主义生活。大体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从血缘家族到氏族制的出现,相称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第二时期从母系氏族的繁华到原始社会的解体,相称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第二时期又分为母系氏族的繁华和父系氏族社会两个阶段。我国古代的神话和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原始社会的状况。二、重点问题1、我国境内具有代表性的直立人、初期智人、晚期智人遗迹。具有代表性的直立人有: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和县人,他们均相称于旧石器时代初期。 初期智人以丁村人为代表,他们逐渐学会了人工取火,相称于旧石器时代中期。 晚期智人以山顶洞人为代表,相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已从血缘家族进入氏族公社阶段。 2、氏族制度的形成。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过去的血缘家族已不适应生产的需要,规定比较稳定的生产和生活团体的出现。同步,人们开始排除兄弟与姊妹之间的婚姻,形成族外婚,互相通婚的群体就逐渐转化为氏族。氏族来源于一种共同祖先,以族外婚为前提,以血缘为纽带,是比较牢固的社会单位。3、母系氏族公社的特点。母系氏族公社的代表性遗迹重要有半坡氏族遗迹和河姆渡氏族遗迹。母系氏族公社的特点:(1)妇女在生产和生活中占有明显地位;(2)实行族外婚,人们按母亲血缘确定亲属关系;(3)土地、房屋、牲畜归氏族公有,氏族组员共同劳动、共同分派食物。4、父系氏族公社的特点。(1)男子在生产生活中占明显地位;(2)实行一夫一妻制,人们按父亲的血缘确定亲属关系;(3)伴随生产力发展,产品出现剩余,氏族内部逐渐出现贫富分化,私有制形成,原始社会逐渐解体。5、教育的来源。教育是在人类的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在原始社会初期,人们为了生活和生存,扩展他们获得生活资料的来源,就必须把制造和使用工具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于是就出现了教育的萌芽。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生产劳动技能,生产劳动的场所就是教育的场所。此外,尚有其他方面的教育,其中包括历史教育。那时没有文字,人们通过口耳相传进行历史教育,给后人留下了远古的神话的传说。三、重要名词1、北京人:北京人是生活于距今70-20 万年前的直立人,相称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初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