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对联的起源》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积累有关对联的历史,丰富知识储库; (2)学会读懂对联及其欣赏; (3)诵读对联,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对联历史的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艺术,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 (2)通过楹联小故事的积累,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3)通过读读、想想、联系生活实际,掌握对联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2)在赏析中国传统文学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艺术气息。 二、教学重、难点 对联常识的介绍以及兴趣的激发培养; 三、教学过程 (一)解疑入题,激发兴趣 1、教师:先给学生看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的片段 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恰恰 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 风风雨雨花花叶叶年年暮暮朝朝 八目尚赏,赏花赏月赏秋香 师生共同分析对联妙处,导入新课。 2、教师提问学生有关对联的一些小知识。 (二)说一说——对联的起源 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桃符。桃符,又名仙木,是古人过年时悬挂在门两边,画着传说中镇邪的神萘和郁垒神像的桃木板。后来桃符逐渐简化,上面只画符咒或只写“神萘”、“郁垒”的名字。这种桃符每年除夕更换一次,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五代时,后蜀国君孟昶命君臣在桃符上题写对句,比试才华。君臣写来写来,孟昶都不满意。最后孟昶索性自己提笔写出了一副联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后年这种过年在桃符上写联语的形式慢慢传入民间,深受百姓的喜爱,越传越广。大多数人都认为孟昶的这幅对联是我国最早的春联。 (三)看一看 (一) 1、妙句何妨少 2、长养浩然气 静言岂在多 根除市井风 ----《弟子规》对联·信 (二) 1、惜时晨起早 2、盥浴精神爽 拒老夜眠迟 卫生体质强 ----《弟子规》对联·谨 (三) 1、冠正身心美 2、袜贴求雅气 衣端气质高 履切尚文明 ----《弟子规》对联·谨 (四)读一读 1、教师:现在我们来大声地朗读这几个对联。 2、学生尝试分析、欣赏。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在我们之前的学习中大家其实都已经知道关于对联的一些小知识了,一个暑假过去,希望今天的这节课大家对于对联可以更加了解,就像我们看到一个人一样,先看他的整体,再去了解她。以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的这部分吧!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