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第 3.6.6 条、第6.1.15 条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统一培训教材》、国家标准图集11G101-2 以及朱炳寅《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应用与分析GB50011-2010》综合整理而成,以备审核时查阅。 一、楼梯抗震设计原则: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第3.6.6 条第1 款:计算模型的建立、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条文说明中进一步指出:针对具体结构的不同,“考虑”的结果,楼梯构件的可能影响很大或不大,然后区别对待。楼梯构件自身应计算抗震,但并不要求一律参加整体结构的计算。 这条规定是从汶川地震后,2008 年修订版增加的要求,新抗规进一步明确了根据楼梯对主体抗震性能的影响大小来决定是否参与整体计算,并增加了以下规定: GB50011-2010 第6.1.15 条第2 款:对于框架结构,楼梯间的布置不应导致结构平面特别不规则;楼梯构件与主体结构整浇时,应计入楼梯构件对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影响,应进行楼梯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宜 采 取 构造 措 施 ,减 少 楼梯构件对主体结构刚 度 的影响。条文说明中进一步指出:对于框架结构,楼梯构件与主体结构整浇时,梯板 起 到斜支撑的作用,对结构刚度、承载力、规则性的影响比较大,应参与抗震计算;当采取措施,如梯板滑动支承于平台板,楼梯构件对结构刚度等的影响较小,是否参与整体抗震计算差别不大。对于楼梯间设置刚度足够大的抗震墙的结构,楼梯构件对结构刚度的影响较小,也可不参与整体抗震计算。 结合新抗规培训教材和新出的国家标准图集 11G101-2,可以归纳出: 1、楼梯与主体结构整浇的框架结构(包括梯间四周未用剪力墙和连梁围合的框-剪结构): (1)楼梯布置应避免特别不规则,楼梯应参与整体抗震计算; (2)楼梯构件应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并与正常使用荷载基本组合进行包络设计; (3)楼梯构件应采取如下抗震构造措施: ①纵向面筋拉通且不小于最小配筋率,底、面纵筋均按充分考虑钢筋抗拉强度的要求锚固; ②梯板按斜支撑构件设计,板厚不宜小于140mm,不应小于120mm【参照GB50010-2010 第9.4.1、9.4.5 条】; ③梯板两侧设置纵向暗梁,暗梁纵筋一、二级不少于612,三、四级不少于412,箍筋不小于φ6@200【图集 11G101-2 第8 页】; ④梯板双层钢筋网之间设置间距不小于φ6@600 的拉筋;分布筋末端弯直钩伸至对边【图集 11G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