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四部分 当代电影(1 9 6 0 年代以来) 第一章 当代欧洲电影 第一节 概述 60年代是历史的断代期,是旧有体制面临全球性的大挑战、并根本性地改变了世界格局的时代。表现在文化层面上,伴随着嬉皮士和反传统运动、女权主义运动而来的大众文化、通俗文化空前流行起来,一切传统的、现存的规则、教义、道德、信仰都成了被质疑的对象。这些称为电影表现的新内容。 在欧洲,“欧洲中心论”的破灭,对知识分子来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从叔本华、基尔凯郭尔、伯格森、萨特到福柯,代表了20世纪人类对自身思考的总方向,而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说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精神成果之一,也是在这一总趋势下形成的;思想界对人的潜意识、非理性的心里状态,对人与存在及由此而引发的种种命题,如“荒谬,孤独,厌恶,失望„„”给予了空前的关注。这种思潮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到艺术创作,包括电影中来。由此电影走上了现代主义道路。 什么是现代主义电影?斯坦利.所罗门在其《电影的观念》(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版)中指出:“现代主义就是径赛会救呢等于全部有趣的现代技巧的综合。我们也可以把现代主义的定义说成是对当代电影的各种态度的总汇。”也就是说,现代主义电影不是一种排斥性的电影,它并不排斥其他艺术,而是对其他艺术更广泛地进行借鉴;现代主义精神的最重要的核心是:抛弃简单的模仿,突出自觉的创新。以“新”为标志的电影运动一时异彩纷呈:法国新浪潮、英国新电影运动、新波兰电影、新匈牙利电影、新德国电影、新澳大利亚电影„„ 由此构成现代主义电影的基本特征是: (1)在主题内容上,主要表现在现代社会中人对自身的存在、与他人关系中所产生的困惑、无助、迷失等的探索; (2)人物缺乏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明确的行为目的; (3)事件的发展没有确定的因果关系,偶然性成为决定的因素; (4)叙事过程中常常将叙事元素省略,造成叙事缺省,并形成事件或人物的岐义或多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含混性特征。 第二节 英国“新电影” 英国出过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导演和演员,如果没有卓别林和希区柯克,一部美国电影史将不知如何去写。但是就整体而言,英国电影确实没有出现过对世界电影的发展产生整体性变动的影响,然而对于好莱坞的叙事模式形成,从中不难看出英国文学的影响。 一、“自由电影运动” 从早期的“布赖顿学派”开始,英国电影就形成了现实主义的传统,但是战后的英国电影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