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通常所说的安全生产含义,主要是指生产安全。广义地说,安全生产范围不仅指生产安全,还包括:人身安全、消防安全、设备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邮件安全、资金安全和信息安全。 安全生产,是一种生产经营单位的行为,是指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为避免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 安全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美国著名学者马斯洛曾经说过,人有五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就是说,人类在求得生存的基础上,接下来就是谋求安全的需要,可见“安全”对于人类来说是何等重要。 安全生产法规的起源 安全生产法规起源于 1 8 世纪工业革命后,在资本主义积累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厂主为了加大对工人的剥削,大量使用童工。作业场所的劳动条件极其恶劣,远远超过了道德和生理底线,严重威胁着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伤亡事故和职业病普遍发生,死亡率不断上升,为了保护自身的生存权利,工人阶级自发地组织起来进行斗争。迫于压力,资产阶级被迫通过立法,对工厂主的行为予以限制。1 8 0 2 年英国政府制定了最初的工厂法2 《保护学徒的身心健康法》,这是世界最早的劳动保护法,是现代劳动法的起源,也是现代安全生产法规的起源。 一、 我国安全生产法规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 6 0 多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怀和领导下,我国的安全生产立法工作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纵观 6 0多年来的发展史,安全生产工作始终与国家总体发展紧紧联系,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 初建时期(1 9 4 9 年-1 9 5 7 年)1 9 5 0 年 1 0 月劳动部下设劳动保护司,1 9 5 5 年 6 月在劳动部成立国家锅炉检查总局 (二) 调整时期(1 9 5 7 年-1 9 6 6 年)1 9 5 8 年大跃进,各级锅炉安监机构被精简合并,我国第一个事故高峰期 1 9 6 3 年国务院重新确立了劳动保护工作的管理体制,恢复了各级锅炉安监机构,并拨给5 0 0 人编制。 (三) “文革”时期(1 9 6 6 年-1 9 7 8 年)劳动保护工作机构撤并。第二个事故高峰期 (四) 恢复发展时期(1 9 7 8 年-1 9 9 0 年)1 9 8 5 年 1 月成立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隶属劳动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