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殉爆与安全距离 教学目标 1.了解爆炸的基本现象及其压力分布。 2.理解掌握空气冲击波与目标的作用。 3.了解殉爆的概念、起因及其影响因素。 4.掌握冲击波安全距离和殉爆安全距离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1.空气冲击波与目标的作用 2.殉爆的起因及其影响因素 3.冲击波安全距离和殉爆安全距离的计算 教学难点 冲击波安全距离和殉爆安全距离的计算 教学过程 [直接引入] 一、爆炸的基本现象 当炸药在空气中爆炸时,由于爆炸产物迅速向四周膨胀,膨胀着的爆炸产物就如同一个活塞一样推挤周围的空气,形成空气冲击波。爆炸产物在膨胀的开始阶段压力极高,由于它的推力,空气冲击波不断增大其压缩层的厚度,这时膨胀波向爆炸产物中传播,而冲击波向空气中传播,如图 4-9 所示。 P 膨胀波 爆炸产物 界 面 冲击波 X 图 4-9 爆炸产物膨胀开始阶段的压力分布 当冲击波在空气中向前传播时,波阵面的压力、密度等迅速下降。下降的原因有以下几 2 个方面:首先,冲击波是呈球形扩展,故随着向外扩展,波阵面的面积不断增大,因此单位面积上的能量不断减小;其次,由于波阵面强度大,传播速度快,而波尾部强度小,传播速度慢,因此冲击波压缩区的宽度不断增加,故冲击波的能量分布于逐渐增大的空气体积中;第三,当冲击波阵面通过时,发生了不可逆的能量损耗,即机械能转变为使空气加热的热能。由于以上因素作用,使得冲击波阵面的压力随着波阵面向外扩展而迅速下降,最后冲击波衰减为音波。 炸药在空气中爆炸时,在离炸点一定距离的某点上测得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 4-10所示。 P Pm Po t 图 4-10 在某点上测得冲击波压力随时间的变化 在冲击波未到达前,该点的压力为初始压力 Po(一般为1 大气压)。冲击波波阵面到达时,该点的压力突然升高到最大压力 Pm,然后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当冲击波波面通过一段时间以后,出现低于大气压的压力,称为负压区。负压区的存在,是由于跟随在冲击波后面的爆炸产物的脉动造成的。 当爆炸产物的压力下降到与周围空气介质的压力相等时的体积称为爆炸产物的极限体积。 如果在某一瞬间记录在爆炸点不同距离处的压力,得到如图 4-11 所示的曲线。 P R 图 4-11 冲击波波阵面后压力分布 在爆炸产物停止膨胀后,空气冲击波就与爆炸产物分离,并继续向前传播。对于一般的球形装药两者分离的距离大约在 8~15 倍装药半径处,平均可取 12r,这时冲击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