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游吧 ——比德文电动车区域品牌向全国品牌突围纪实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面对呈“井喷之势”的行业发展,抢地盘占市场份额比练内功重要,速度――是叶茂中策划坚信的不二法则! 【 老革命碰到新问题】 ●2002 年比德文进入电动自行车市场至今,一路披荆斩棘走过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2002 年~2005 年。比德文在山东市场先入为主,应用了县级代理商模式,并通过专卖形式,抢占了第一的战略制高点,迅速在山东大部分区域市场建立了利基优势。在行业发展的早期,各小品牌质量不稳定的情况下,比德文成功的建立了山东根据地。 第二阶段:2005 年~2006 年。比德文对市场集中渗透,立足区域性市场进行营销深耕,通过专卖扁平化的渠道策略,增加了原来产品的普及率,完成了区域市场的消费者品牌教育及培育过程,抢占了山东市场较大的市场份额,成为“区域性强势品牌”。 第三阶段:2006 年~至今。比德文调整发展意图,试图突破“区域性”品牌烙印向全国品牌进军。可是比德文的“山东模式”却不灵了!问题在于:新进市场已经不是当初山东市场的环境,比德文丧失了“先入为主”的战略制高点,产品同质化,渠道无优势,品牌缺乏影响力,遇到先入品牌的对抗自然难以为继。而在山东根据地市场局面也不容乐观。市场调查显示山东电动车市场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经销商们已经感受到来自强势品牌和地方杂牌的双重压力。 ●事实上山东市场销售占到比德文总体销量的90%以上,网络覆盖率达到80%,显然,比德文品牌过于依赖山东市场,这是非常危险的。2006 年是电动自行车市场的一个分水岭!行业里流行一种说法:电动车行业洗牌随时都可能发生,绝大多数现有电动车品牌要么在行业洗牌时爆发,要么在行业洗牌时消亡。 ●比德文同样面临十字路口:要么实现从区域品牌向全国品牌的突围迎接爆发,要么偏安一隅等待诏安。 【 在趋势中寻找机会】 ●据权威机构统计,1999 年全国电动自行车行业产销量只有26 万辆,而 2005 年已达到960万辆左右,仅六年的时间成长近40 倍 ,预计2006 年全行业产销量将达到1500 万辆左右;在中国个人代步工具中以自行车为主导,中国有将近5 亿辆的自行车,如果将其中的10%以电动自行车替代,就是5000 万辆,以平均每辆2000 元来计算,最保守的估计也是1000 亿元的大蛋糕,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纵向存在城乡差异和一、二线市场与三、四线市场比较的差异;横向存在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