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原理: 二氧化硅滴定分析方法都是间接测定方法,氟硅酸钾容量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确切的说应该是氟硅酸钾沉淀分离—酸碱碱滴定法。其原理是含硅的样品,经与苛性碱、碳酸钠等共融时 生成可溶性硅酸盐,可溶性硅酸盐在大量氯化钾及 F-存在下定量生成氟硅酸钾(K2SiF6)沉淀。氟硅酸钾在沸水中分解析出氢氟酸(HF),以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间接计算出二氧化硅的含量。主要反应: SiO2+2NaOH=Na2SiO3=+H2O ………(1) Na2SiO3=+2HCl=H2SiO3=+2NaCl ………(2) H2SiO3=+3H2F2=H2SiF6+3H2O ………(3) H2SiF6+2KCl=K2SiF6↓+2HCl ………(4) K2SiF6+3H2O = 4HF+H2SiO3+2KF ……………(5) HF +NaOH = NaF+H2O ……………(6) 上面(1)是表示含硅样品的分解,也可用HF 分解样品。(2)分解后的试样中的硅酸盐在 HCl存在下转化为可溶性的H2SiO3(3)(4)H2SiO3 在大量氯化钾及 F-存在下生成 K2SiF6沉淀(5)K2SiF6沉淀溶解生成 HF(6)以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HF,间接测定硅含量。 虽然表面看起来这个过程就是样品溶解—生成 K2SiF6—使 K2SiF6溶解析出 HF—以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计算硅含量,并不复杂,实际应用时却必须注意一些关键的环节,才能得到准确的测定结果。 二.实践: ⒈试液的制备: 应用氟硅酸钾滴定法,首先必须使样品中的硅完全转化为可溶性的H2SiO3 或 SiF4 ⑴样品用碱(NaOH、KOH、Na2CO3、Na2O2)熔融,使硅完全转化为硅酸钠或硅酸钾。一般使用氢氧化钠熔融,具有温度低、速度较快,含氟较高的试样中的硅不致呈 SiF4 挥发损失,含铝、钛高的样品,应用氢氧化钾。实践过程中证明:如果能使用氢氧化钾熔融的样品尽量使用氢氧化钾,这是因为一方面用它可以提供更多的K+,另一方面制成的试液清澈便于观察。一般样品熔融不加过氧化钠,只有样品不能被氢氧化钾完全分解时,可在加氢氧化钾的同时加入少量过氧化钠助熔. 熔融的容器多用银、镍、铁等坩埚.其中使用镍坩埚的比较多,因为镍坩埚耐用,制备的溶液清澈混入的杂质较少.使用镍坩埚时,新的镍坩埚应先用无水乙醇擦去油污,放入马弗炉 650℃灼烧 30min 取出于空气中冷却,形成一层很薄的氧化膜可更加耐腐蚀,延长使用寿命,熔融时应预先在电炉上加热将氢氧化钾中的水分赶尽,再入马弗炉 600~650℃熔融 5~10min 或直至熔融完全。碱熔处理样品普遍用于测定各种样品的含硅量. 熔融物的浸取一般用40~50ml 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