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汉代饮食杂考

汉代饮食杂考_第1页
1/25
汉代饮食杂考_第2页
2/25
汉代饮食杂考_第3页
3/25
汉代饮食学人多有措意,然其中不无可以继续讨论之处。兹呈若干读书心得,就教同行。笔者目力所及之学界以往诸种意见分见下述各条,不赘。 一 黄卷 大豆黄卷 长沙马王堆1 号汉墓出土有“黄卷笥”木牌,遣策中有简文云“黄卷一石缣囊一笥合”(简161)[1](p117~118,143)。传世汉代文献不见“黄卷”之名,却有“大豆黄卷”或“豆黄卷”。如《神农本草经》“大豆黄卷”条云:“味甘,平,无毒。治湿痹,筋挛,膝痛。”《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薯蓣丸方亦有“豆黄卷”。国内外学界通常将此物视为黄豆芽或豆芽,并以马王堆遣策的“黄卷”为旁据①。 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马王堆遣策所言之“黄卷”是否就是“大豆黄卷”?第二,传世文献中的“大豆黄卷”或“豆黄卷”是否就是黄豆芽?据马王堆1 号汉墓考古报告称,出土时该木牌与“黄粳 笥”木牌同在 353 号笥上 ,笥中盛 梨 ,此笥邻 侧 的355 号笥缺 木牌,推 测 “可能 属 之”[1](p117)。355 号笥中有绢 质 药 草袋 6 个,据鉴 定 其中1 袋 装 有花 椒 ,余 5 袋 混装 花 椒 、 茅 香 、 桂 皮 、 高 良 姜 、 姜 、 藁 本、 辛 夷 和 杜 衡 [2](p41~42)。马王堆墓中虽 有大豆、赤 豆和 豆豉 ,但 都 未 放 置 在 笥中。显 然,马王堆墓中的“黄卷”文字 与黄豆或其他 豆类 无关 ,应 别 是一物,惟 资 料 不足 尚 不能 确 定 其性 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见李 长年 :《中国文献上 的大豆栽 培 和 利 用 》,中国农业 科 学院 、 南 京 农学院 中国农业 遗产 研 究 室 编 :《农业 遗 产 研 究 集 刊 》第2 册 ,中华 书局 1958 年 版 。又 见黄展 岳 :《汉代人的饮食生 活 》,《农业 考古》1982 年 第1 期 。日 人篠 田 统 更 认 为汉代饴 的制 作 过 程 受 到 浸泡 大豆发 芽的启 发 (见篠 田 统 :《中国古代的烹 饪 》,载 氏 著 ,高 桂 林 等 译 :《中国食物史研 究 》,中国商 业 出版 社 1987 年 版 )。本文作 者也 曾 采 信 这个意见。 文献所述“大豆黄卷”,《神农本草经》言其“性 ”而 未 及其“状 ”,《金匮要略》则 “性 ”“状 ”均 未 明 言。学人通常根 据的是《本草纲 目》卷二十 四 “大豆黄卷”条引 陶 弘 景 所说 “黑 大豆为蘖 芽,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汉代饮食杂考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