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和泰语虽然同属汉藏语系语言,都是通过词序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但二者又有各自的特点,比如汉语的定语,状语作为修饰语位于中心语之前,而泰语的定语,状语作为修饰语时则必须放在中心语之后.由于汉语和泰语都是有声调的语言,在语音上就产生了许多同音词,多义词等等现象,特别是名词和动词,这些同音多义现象在二者之间又不是一对一的语音,语义对应关系,因而给学习汉语和泰语的人带来了不少的困难.本文试着就汉语和泰语中的几个常用动词:"吃","洗","上","下","打"等的语义做初步的比较分析,以求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一,"吃"的意义 汉语"吃"动词的本义是指"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的意思,后边往往要带一个宾语.例如: 吃水果,吃糖,吃药,吃米饭,吃面条,吃饺子,吃肉,吃素,吃荤,吃零食,吃早饭,吃午饭,吃晚饭,吃夜宵,吃小灶,吃斋;每天吃三顿饭;小孩子已经不吃奶了等. 但"吃"动词也由此引申而产生了好几个意义. (一)对象不是真正的食物,而是与"吃"相关的某一出售食物的地方.例如: 吃饭馆 吃食堂 1. 吃了一辈子食堂,自己从来没做过饭; 2. 那个饭馆我吃过好几次了; 3. 一直吃食堂; 4. 总吃食堂. 泰语的" "(吃)也可以像汉语的"吃"这么用,但那是将" "(方位词)省略了.例如: (吃) (方位词) (食堂)------- 吃食堂. (吃) (方位词) (饭馆)------- 吃饭馆. (二)表示靠某种事物来生活.例如: 吃利钱 吃利息 1. 这种人光吃利息就吃足了. 2. 吃了二十多年的利息.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习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吃软不吃硬;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吃哑巴亏等等.但泰语的" "(吃)却不能用于类似汉语的习语.例如: (人) (种) (这) (吃) (只) (钱) (利息) (就) (够) (了)——这种人光吃利息就吃足了. (三)表示消灭(多用于军事,棋戏).例如: 1. 吃了敌人一个连. 2. 吃了两个棋子儿. 3. 那车吃他的跑. 泰语的" "(吃)也可以用于军事,棋戏上的"消灭".例如: (吃) (棋子儿) (了) (两个)——吃了两个棋子儿. 这是泰语" "和汉语"吃"在意义上较为接近之处.不过,泰语在表示"吃"的意义,当其主语对象是"人" 时,不是汉语"吃"那么随便,笼统,而是在等级观念往往比较严格,因此,随着主语对象地位的不同而须改用不同的词来表示,大致可分为四个等级. 1. 老百姓日常用语,或者没有具体针对性的对象时多用" ": (他) (吃) (饭) (饱) (了)——他吃包饭了. 2. 用于语书面语或者礼节性语言,用" ",例如: (您) (吃) (饭)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