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 2011年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 1903 年出版《教育心理学》、1913-1914 年出版《教育心理学大纲》,标志着教育心理学进入( )。 A、初创时期 B、发展时期 C、成熟时期 D、完善时期 2、教师感到自己已经站稳了脚跟,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问题上,说明教师在其成长过程中步入了( )。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成长阶段 3、形成问题表征是解决问题过程中( )阶段的任务。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4、以命题形式进行思维、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思维具有可逆性和补偿性以及灵活性的儿童处在皮亚杰所认为的认知发展阶段中的(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试误学习中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反应后获得满意的结果,则联结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联结会削弱,这是学习的( )的基本涵义。 A、练习律 B、效果律 C、重复律 D、准备律 6、在加涅按学习结果所做的分类中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是( )。 A、智慧技能 B、言语信息 C、认知策略 D、动作技能 7、技能是通过( )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A、学习 B、记忆 C、练习 D、灵感 8、主要用来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之类问题的知识称作( )。 A、陈述性知识 B、感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理性知识 9、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这从迁移性质上说叫做( )。 A、正迁移 B、水平迁移 C、负迁移 D、垂直迁移 10、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叫做(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1、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等由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叫( )。 A、外部动机 B、近景动机 C、内部动机 D、远景动机 12、对学习结果给出主观上的判断和解释,这是( )。 A、教学分析 B、测量 C、测验 D、教学评价 13、10 岁以后儿童的道德判断主要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这称为( )。 A、自律道德 B、主观道德 C、他律道德 D、客观道德 14、个体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表明了其发散思维的(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敏捷性 15、对知识的记忆属于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中( )的目标。 A、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