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目的] 1.三公九卿制:三公的职权;三公制的作用。2.郡县制:郡县制的来源、重大意义;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3.郡国并行制:汉初王国问题的由来、后果、问题的处理。小题精练1.(·宁德一模)史载:“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由此可见,御史大夫行使( )A.立法权B.财政权C.军事权D.监察权2.《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这表明 ( )A.秦始皇帝,才能不凡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3.(·潍坊高三期末)“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论述属于“史识”的是 (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构造先河,影响深远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4.(·淮南二模)王夫之认为“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表明他( )A.强调郡县制存在有其必然性B.通过理学解释治乱兴衰C.意识到郡县制改革的迫切性D.运用盛衰论谴告统治者5.(·湖州联考)史学家钱穆认为:“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渐瓦解……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促使封建势力瓦解到平民政权创立转变的关键是( )A.三公九卿制的建立B.刺史制的建立C.郡县制的推行D.科举制确实立6.(·潍坊一模)西汉初,列侯封地称国,大者数万户、小者五百户。侯国置国相如县令,受命于所在郡守。列侯居京师则主爵中尉领之,就国则郡太守时时巡察之。这反应了( )A.汉初与周分封制一脉相承B.封国制利于强化中央集权C.西汉的监察制度日益强化D.郡国并行且以郡县制为主7.(·东北四市教研联合体二模)《汉仪注》:王子为侯,侯岁以户口酎黄金于汉庙,皇帝临受献金以助祭。大祀日饮酎,饮酎受金,金少不如斤两,色恶,王削县,侯免国。这一措施的政治作用是( )A.增长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B.凸显了嫡长子拥有祭祖特权C.使得诸侯王国封地越分越小D.打击地方势力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