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生态治理及维护方案 目前,国内外对河流富营养化治理与维护的方法大致可以归类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生态法等。 一、物理法 1、截污 截污是河流治理的一条有效的途径。目前国内受污染河流,无不源于外来污染物远远超出湖泊自身的净化能力而导致水质恶化、生态破坏,而截污则基本能够解决河流的污染之源,防止水体进一步恶化。截污作为一项有效的措施被广泛认可。 但是,河流截污工程浩大,涉及面广,包括大量管网铺设、污水厂建设、人员动迁、河流周边生态修复、工厂企业排污控制等,其巨额的工程投资、漫长的工期与复杂的工程实施,使众多的河流主管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无力承担,而进展缓慢,因而当前的截污工作更多的体现为相关主管部门量力而行的治河措施之一,通常会结合其他的治理方法实施。 2、清淤 由于常年自然 沉 积 ,河流底 部聚 积 了 大量淤泥 ,富含 可观 的营养盐 类,其释 放 也 可能形 成 河流富营养化和 水华 暴 发 。将 底 泥 从 河体中移 出,可减 少 积 累 在表 层 底 泥 中 的营养盐 ,减 少 潜 在性 内部污染源,是减 少 内源污染的直 接 有效措施。在工程施工时,要 密 闭 机 械 工作面,对淤泥 要 安 全 处 置 ,防止二 次 污染。但是,清淤后 水质只 能暂 时性 地得 到 改 善 ,随 着 污染的输 入 ,河流很 快 又 淤积 回 去 ,而且 工程量大,投资费用高。 河流清淤的成功范例还鲜有报道,目前日本等发达国家,对是否清淤及清淤厚度正进行细致而周密的论证。 3、曝气复氧 污染严重的河流水体由于耗氧量大于水体的自然复氧量,溶解氧很低,甚至处于缺氧(或厌氧)状态。向处于缺氧(或厌氧)状态的河道进行人工充氧(此过程称为河道曝气复氧),可以增强河流的自净能力、改善水质,改善或恢复河流的生态环境。因此,向处于缺氧(或厌氧)状态的河流中进行曝气复氧可以补充河流中过量消耗的溶解氧、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有助于加快黑臭、感官性差等状态的河流恢复到正常的水生态系统。 由于河流曝气复氧工程的良好效果和相对较低的投资与运行成本费用,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葡萄牙、澳大利亚及中等发达国家与地区如韩国、中国香港在中小型污染水体乃至港湾和河流水体污染治理中经常采用的方法。 4、换水冲稀 通过工程手段引水稀释受污染水体,短时间内降低水体的污染负荷,改善水生动物、水生植物的生存环境,提高河流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