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级工程投资评审经验交流近四年来,为促进政府投资资金的有效利用,遏制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市对市本级政府投资重点工程项目概算、预(结)算、决算及政府投资重点工程量增减、材料单价变更、工程资金拨付以及工程资金流向等进行审核,累计评审项目2082个,报审资金72.31亿元,审减资金10.78亿元,审减率为14.91%;仅今年1-10月份,市财政评审中心共完成各类投资评审项目累计118个,报审资金11.75亿元,为国家节约资金2.44亿元,审减率为20.76%。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一、健全评审制度,提高评审质量一是建立了“七先七后”评审工作机制。即:先评审后招投标、先评审后政府采购、先评审后变更签证、先评审后拨款、先评审后效益评价、先评审后移交、先评审后拆迁补偿。同时,坚持“凡是未经评审的政府投资项目,一律不安排建设资金;未经阶段性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一律不拨付工程进度价款和竣工结算价款”。“七先七后”评审工作机制,实现了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动态化的综合控制管理。在这一模式中,投资评审成为支出管理坚实的技术支撑,贯穿于项目预算、招标采购和集中支付等各个环节。二是推行评审项目复审制和评审项目法人审核制两大制度。这两项制度有效地提高评审质量,预防评审结果出第1页共5页现重大误差,强化了评审内部控制制度和项目法人对项目预算编制代理机构及项目预算编制单位的监督职能。评审中心先后对庐陵文化生态园、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中心XX县区街景整治、航校迁建、城南安置房等300多个工程项目进行了投资评审,通过评审合理确定工程预算,作为政府招标的最高限价,有效的降低了工程预算资金。如,在对赣堤除险加固工程招标控制价的评审中,申报项目预算为12803.19万元,在复审中发现回填砂砾、挖淤泥土方量送审43.25万立方米过高,经审查图纸资料、实地勘察,与业主讨论后审定为10180立方米,仅此工程量核减金额1307万元,最后该工程审定额为9743.72万元,审减金额3059.47万元,审减率为23.9%。在对大桥防腐维护工程评审中,业主送审价为500多万元,经评审招标控制价为113.62万元,最后中标价为106.8万元,一举为财政节支近400万元。二、加强动态管理,提高评审准确度和公信力对材料价格的计取,在参考市造价信息的基础上,市财政评审中心采取了以下六项有效措施:一是安排专门的询价人员,定期完成大宗材料的询价任务;二是对10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动态跟踪用量大价格高材料的进场价;三是注册成为中国建材在线网会员。针对建安工程中的新推广材料以及以前未涉及过的陌生领域材料,进行网上价格查询;四是不定期到中心XX县区周边建材市场进行询价;五是针对大宗特殊材料,向生产厂第2页共5页家进行专项询价;六是分年度建立材料价格数据库,并安排专人管理,为以后的预结算评审提供价格依据。实现了对材料价格的动态管理和动态监控,确保项目材料支出审核达到“合理、低价”,确保评审结果的准确度和公信力如,在对市博物馆及城市展示馆外墙装饰工程招标控制价评审中,市评审中心对材料的价格采取了市场询价、网上询价并向专业部门及专家咨询等评审方式,将预计投资2486.89万元的外墙装饰工程核减为857.11万元,审减资金1629.78万元,最后中标价为845.29万元。职业技术学院供水工程预算控制价项目送审金额为83531元,审定金额37663.62元,审减金额45867.38元,审减率为54.91%。审减的主要原因是:一是送审顶管单价过高,顶管送审单价为580元/米是市场价180元/米的3.2倍;二是取费过高。三、运用科技手段,提高评审结果执行力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不唯减,不唯增,只唯实”的新理念,采用先进的专业技术软件以及快捷方便的网络询价信息平台,取代以往经验化粗略估算的工作方式,不再受项目承建单位报送值多少的影响,用科学的评审办法把该减的减下来,把发现的漏项及时补上去,使评审结果和实际执行趋向一致,大大提高了财政预算的科学性和预算执行的可靠性,在实践中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不仅节减了不合理、不合规的政府投资支出,也较好地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重点事业发展的有效供给,使科学发展观和科学理财观在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