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08-1-7 13:24:36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出现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它以电力线路为传输通道,具有通道可靠性高、投资少见效快、与电网建设同步等电力部门得天独厚的优点。在我国,四十年代已有日本生产的载波机在东北运行,做为长距离调度的通信手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具相当的规模和水平。 1 我国电力线载波通信的现状 在以数字微波通信、卫星通信为主干线的覆盖全国的电力通信网络已初步形成、多种通信手段竟相发展的今天,电力线载波通信仍然是地区网、省网乃至网局网的主要通信手段之一,仍是电力系统应用区域最广泛的通信方式,仍是电力通信网的重要的基本通信手段;从理论研究,到运行实践,我们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1) 电力线载波无论是在所具有的规模范围、装机数量还是在从事人员数量上,都是空前的。在应用上,上至 500KV 线路,下至 35KV 乃至 10KV 线路,&127;都开通了电力线载波机。到“八五”初期,全国 110KV 及以上电力线载波话路公里数已达 26&127;万,目前已达 65 万。电力线载波名附其实地成为电力系统应用最为广泛的通信手段。 (2) 电力线载波通信综合业务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由过去单独的调度电话业务发展到为开放电话、远动、传真、保护、计算机信息等综合业务。如葛-沪±500KV 直流输电系统中,两换流站的运行数据的控制信息通过长达 1053Km&127;的载波电路传送,实现了两站间的相互自动控制。 (3) 载波技术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从五六十年代双边带电子管 ZDD-I/2&127;、ZS-3 等发展到今天的ESB500、ZDD-27/36 等全集成化单边带载波机,并推出了数字式载波机。&127;在一些重大工程中还陆续引进了一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载波设备,解决了实际应用中一些国产机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也为国产机的改进和提高提供了可贵的借鉴。 (4) 理论研究成果卓著。如在频谱管理上,采用了图论、地图色理论和计算机技术,提出了分段设计、频谱分组、电网分段或分区、频率重复使用等,并开发出了软件包,可实现用计算机进行设备管理、频率管理、新通道设计和旧通道改造、插空安排设备等。为适应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数字式电力线载波机的开发研制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此外,传输理论、组网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也不断有新的进展。 2 .电力线载波通信存在的主要问题 进入八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电力事业和电力系统以前所末有速度迅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