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水发展史 电解原理 电解就是将两根金属或碳棒(即电极)放在要分解的物质(电解质)中,然后接上电源,使电流通过液体。化合物的阳离子移到带负电的电极(阴极),阴离子移到带正电的电极(阳极),化合物分为二极。 电解水生成过程电解过程:用电使化合物分解的过程就叫电解过程。 水(H2O)被电解生成电解水。电流通过水(H2O)时,氢气在阴极形成,氧气则在阳极形成。带正电荷的离子向阴极移动,溶于水中的矿物质钙、镁、钾、钠„„等带正电荷的离子,便在阴极形成,就是我们所喝的碱性水;而带负电的离子,在阳极生成。 添加在自来水里的氯也被排于阳极的酸性水中了。电解酸性水因为有前置过滤系统、内置抗菌载银活性炭的重重把关,酸性水中是几乎检测不到氯的踪迹。 电解的原理看似简单,但要快速并且安全生成电解水却并不容易,厂家经过不断的改良,才开始使用安全稳定的钛金属为电极。 提示:错误的操作可生成氧单质和氢气。正极处的电极若为铁(Fe),将会生成铁锈。 [编辑本段]电解水化学方程式 电解水机施予“直流电”之电解水作用 ◎传统电解模式: 主要电解标的物貭- “水” (H2O) 在纯水中加入电解促进剂 电解水之反应式: 2H2O = 电解 > 2H2 (g) (负极) +O2 (g) (正极) ◎应用型电解模式: 主要电解标的物貭- “水”及“中性盐”(离子化合物); 在电极之间设置离子分离膜,采水流给水模式, 1.电解水之反应式:2H2O = 电解 > 2H2 (g) (负极) +O2 (g) (正极) 2. 中立盐的电解反应式: [硫酸钙](CaSO4) (aq ) =【电解】>[Ca2+] (aq ) (负极碱性水) + [硫酸根离子] (aq ) (正极酸性水) [碳酸氢钙]Ca(HCO3) 2(aq ) =【电解】>[Ca2+] (aq ) (负极碱性水) + 2[碳酸氢根离子] (aq ) (正极酸性水) [氯化钠] NaCl(aq ) =【电解】> [Na+] (aq ) (负极生成氢氧化钠碱性水) + [氯离子] (aq ) (正极生成弱酸性水) 根据阴离子之定性分析 , 氯离子几乎不溶水,呈中性, 以氯气型式析出;正极则因电解水生成之氧气,略溶於水,故成弱酸性 3.电能转化学能的作用(氧化还原电位) 电解前中性净水ORP=【+220mv】 =【电解】>碱性离子水ORP=【-250mv】~【-750mv】(适饮范围) =【电解】>酸性离子水ORP=【+250mv】~【+450mv】(实测对应数值) 电解碱性离子水之pH 值与ORP 之关系式(经验公式适用范围pH 值=8.0~9.5) 负电位= -250 - (pH-7.0)*10∧(pH-7.0) mv 4.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