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22年版)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22年版)_第1页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22年版)_第2页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22年版)_第3页
. 癌症疼痛诊疗标准〔2022 年版〕 一、概述 疼痛是人类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操纵疼痛是患者的根本权益,也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义务。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难以忍受的病症之一,严峻地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而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可达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如果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操纵,患者往往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其焦虑、抑郁、乏力、失眠以及食欲减退等病症,显著影响患者的一般活动、自理能力、社会交往和整体生活质量。因此,在癌症医治过程中,镇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癌痛患者应当进行常规筛查、标准评估和有效地操纵疼痛,强调全方位和全程治理,还应当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 为进一步标准我国医务人员对于癌痛的临床诊断、医治和研究行为,完善重大疾 病标准化 诊疗 体系 ,提 高 诊治机 构癌痛诊疗 水 平 ,积 极改 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 证 诊治质量和诊治安 全,特 制 定 本标准。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 癌痛的原 因复 杂 多 样 ,大致 可分 为以下三 类: . 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为肿瘤直接侵fan、压迫局部组织,或者肿瘤转移累及骨、软组织等所致。 2.抗肿瘤医治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操作、放射医治、其他物理医治以及药物医治等抗肿瘤医治所致。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由于患者的其他合并症、并发症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损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1〕损害感受性疼痛: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损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损害感受性疼痛包含躯体痛和内脏痛。躯体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定位精确;而内脏痛常表现为布满性疼痛和绞痛,定位不够精确。 〔2〕神经病理性疼痛: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可以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枪击样疼痛、麻木痛、麻刺痛、幻觉痛及中枢性坠胀痛,常合并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痛觉过敏 和痛觉超 敏 。 . 2.疼 痛 按 发 病 延 续 时 间 , 分 为 急 性 疼 痛 和 慢 ...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小辰9+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出售各种资料和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