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总论: 皮肤的结构:表皮层、真皮层、皮下层.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约占个体体重的16%,成人皮肤总面积约为1.5m2,新生儿约为0.21m2。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正常情况下约30%的基底层细胞处于核分裂期,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 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 天,共约28 天。①表皮(epidermis)表皮在组织学上发球扁平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占表皮的80%(表皮的主要构成细胞)、黑素细胞位于基底层,产生黑色素, 表皮黑素单元epidermal melanin unit:1 个黑素细胞可以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约10—36 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1 个表皮黑素单元(含黑素,可遮挡和反射紫处线,保护真皮及深部组织)、朗格汉斯细胞抗原呈递细胞(免疫活性细胞,消化细胞外物质)和梅克尔细胞(可能具有非神经末梢介导感觉作用 )连 接 部分:角质形成细胞间及与 真皮间靠 桥 粒(desmosome)、半 桥 粒及基底膜 带 相 互 连 接 等 构成,表皮中 的连 接 结构:桥 粒、半 桥 粒、基底膜 带 。基底膜 带 在电 镜 下由胞膜 层、透 明 层、致 密 层和致 密 下层四 层结构构成。基底膜 带 (BMZ)位于表皮与 真皮之 间,电 镜下BMZ 由胞膜 层、透 明 层、致 密 层和致 密 下层四 层结构组成。BMZ 的作用 :①使真皮与 表皮紧 密 连 接 ② 渗 透 作用 ③ 屏 障 作用 。角质形成细胞分五 层,内 → 外 基底层(basal layer):1 层;棘 层(prickle layer):4-8 层;颗粒层;透 明 层(granular layer/diaphanotheca):掌 跖 部位,2-4 层;角质层(corneous layer):5-20 层,无 细胞核.② 真皮(dermis): 由浅 到 深可分为乳 头 层和网 状层。由纤 维 (主)、基质和细胞成分构成。胶 原纤 维 、网 状纤 维 、弹 力 纤 维 、基质和细胞。③ 皮下组织(subdermis): 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 ,由疏 松 结缔 组织及脂肪 小 叶 组成,又称 皮下脂 肪 层④ 皮肤附 属 器(skin appendages):包 括 毛 发、皮脂 腺 、汗 腺 和甲 ,均 由外胚 层分化.⑤ 皮肤内 其它 组织结构:血 管 、淋 巴 管 、神经等 . 皮肤的功 能:皮肤的屏 障 功 能(物质性损 伤 防 护、化学刺 激 、微 生物防 防 御 、防 止 营 养 物质丢 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