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外教育简史

中外教育简史_第1页
1/10
中外教育简史_第2页
2/10
中外教育简史_第3页
3/10
中外教育简史古希腊教育从公元前 5 世纪开始,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教育思想为标志,希腊教育思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前 469〜前 399),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青少年时期,苏格拉底继承父业,以雕刻为生。以后,他致力于讲学,在各种场合与人交谈、辩论,探讨政治、社会和道德问题,以这种方式培养了一批学生,其中包括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苏格拉底虽长期从教,但既没有开办过学校,也未写过任何著作。后人对其思想的了解和研究,主要依据他的学生(特别是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论教育价值与意义(-)“智德统一”论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他提出的“智德统一”论。根据他的观点,人与宇宙万物一样,同是神的创造物,所不同的是,神不仅创造了人的肉体,而且为人安排了灵魂。人的一切知识、智慧和道德都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都是灵魂的属性。因此,智慧和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的联系。他认为、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人才能趋善避恶。这即是说,有道德的行为之所以发生,首先是因为行为的发生者具有道德的知识,如果行为的发生者不具有道德的知识.便不可能作出道德的行为。>论教育目的苏格拉底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通宵专业政治知识、掌握政治技能、具备高尚品德的政治家。主张通过教育培养治国之才。>论美德与知识基于此,苏格拉底明确指出:“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而在苏格拉底的思想中,知识就是智慧。所以,知识即美德也就意味着智慧即美德。(二)“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法的特点在于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于通过交谈和讨论,消除一切错误和模糊的认识,唤醒学生的意识,从而发现真理。“苏格拉底法”就是这样一种教师与学生交谈、辩论的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包括四个步骤:(1)反讽。教师通过巧妙的连续诸问,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原有认识中所存在的错误、混乱和模糊。只有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时,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也才有可能学习知识。(2)定义。在前一个步骤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归纳,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3)“产婆术”。在这个步骤中,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得出结论。(4)归纳。从各类具体事务的探讨中发现事物的共性,获得普遍的正确概念,完成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过程。苏格拉底并未形成系统的教育理论,但他的教育主张直接影响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外教育简史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