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查管理制度制定执行情况:1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配备职业卫生专(兼)职人员的情况。2 企业目标管理责任制中职业病防治工作内容情况。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有哪些?4 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职业卫生健康监护管理制度内容。5 是否有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激救援预案。二 检查职业健康监护状况:1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包括各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接触人数等情况)。2 用人单位接触职业病危害人员岗位和名单。3 用人单位年度职业健康检查计划。4 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工种和人员名单。5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6 职业禁忌症名单及调离情况证明。7 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职业健康检查表和职业史证明)。8 职业病病人档案及治疗、康复、安置情况证明。9 职业健康监护汇总资料,包括年度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职业禁忌症调离情况、职业病病人诊断情况,职业病病人治疗、康复、安置情况。三、作业场所的现场检查:1.是否建有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和运行情况,防护设施的维护保养情况。2.作业场所的现场管理情况:① 是否把有毒作业和无毒作业分开,作业场所是否有人居住,剧毒工作场所是否与其他工作场所隔离。② 是否在明显的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该在其明显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包括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救治措施。③ 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害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该设置报警装置,配备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3.劳动者的个体防护用品是否佩戴及佩戴方式是否合理。四、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询问内容:1.是否了解本企业存在哪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可能引起的疾病。2.针对职业病危害,企业应该采取的防治措施:① 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②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责任制)和操作规程。③ 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④ 建立健全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包括定期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企业的基本概况,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从业人员情况,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运行情况等。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劳动者的个人基本情况、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