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教案(10)第次课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学科渔业资源年级06专业、层次海渔、资源教师田思泉职称讲师授课方式(大、小班)大学时45课题(章、节)第五章渔场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教学目的与要求:1. 渔场的基本概念及其特性2. 渔场的类型3. 渔区划分4. 渔期(渔汛)5. 渔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6. 海流的交汇与变化形成良好渔场7. 温盐变化构成了良好的渔场8. 优良的地形条件可形成良好渔场教学重点、难点:1.优良渔场形成基本原理2.渔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时间安排:1.渔场的基本概念及其特性 152.渔场的类型 153.渔区划分 204.渔期(渔汛)205.渔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20教学方法和目的: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第五章渔场学的基本理论第一节渔场、渔期及其渔场类型一、渔场的基本概念及其特性1.渔场一般是指海洋经济鱼类或其它海产经济动物比较集中,并且可以利用捕捞工具进行作业,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一定面积的场所(海域)。2.渔场的基本特性我们所说的渔场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动态变化的基本特性。即渔场会随着一些环境条件的变化、一些因素的制约或者捕捞强度过大等因素,使得原来的渔场发生变化 ,如消失或变迁等。由于目前我国近海渔业资源被过度捕捞,传统重要的经济鱼类如大黄鱼等已经没有渔汛和渔场形成。此外,由于新捕捞对象的发现、捕捞能力的提高、捕捞对象利用价值的发现等因素使得一些新渔场得到开发。当然,由于海域污染等现象的发生,也会使得渔场发生变迁甚至消失。3.渔场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渔场必须要抓好以下几个基本问题:(1)经济鱼类和海产经济动物的生理特征和生态习性,生理特征主要包括生长、繁殖、摄食和种群等;(2)渔场环境(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及其变化情况,生物条件是指饵料生物和共栖生物以及其它各种生物种间关系。而非生物条件是指海流、水系、水温、盐度、水深、底质、地貌和气象等:(3)渔场环境因素及其变动与鱼类行动状态的关系,掌握影响鱼类分布、洄游和集群的主要环境指标;(4)渔况及其变动规律等,主要是渔情预报的基本原理、主要指标及其变动规律等。也就是说通过对渔业生物资源的行动状态(集群、分布和洄游运动等)及其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查明渔况变动的基本规律。二、渔场的类型由于渔场形成是海洋环境与鱼类生物学特性之间对立统一的结果,同时渔业资源极为丰富、种类繁多,因此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