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五年级上册《大学》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五年级上册《大学》_第1页
1/13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五年级上册《大学》_第2页
2/13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五年级上册《大学》_第3页
3/13
大学【原文】大学之道 1,在明明德 2,在亲民 3,在止于至善 4。知止而后有定 5,定而后能静 6,静而后能安 7,安而后能虑 8,虑而后能得 9。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注释】1 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的最终目的。大学:在古代其含义有两种:“博学”之态;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文化课和基本的礼节。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两种含义虽有明显的区别之处,但都有“博学”之意。道:本指道路,在这里指的是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则。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彰显、发扬之意。第二个“明”是形容词,含有高尚、光辉的意思。2•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彰显、发扬之意。第二个“明”是形容词,含有高尚、光辉的意思。3•亲民:一说是“新民”,使人弃旧因新,弃恶扬善。引导、教化人民之意。4•止于:处在。5•知止:明确目标所在。6•静:心不妄动。7.安:所处而安。8•虑:处事精详。9•得:得到成果。【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方能心地宁静,心地宁静方能安稳不乱,安稳不乱方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方能达到“至善”。凡物都有根本有末节,凡事都有终端有始端,知道了它们的先后次序,就与《大学》的宗旨相差不远了。【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1。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2。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3。致知在格物 4。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注释】1 齐其家:将自己家庭或家族的事务安排管理得井井有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家业繁荣的意思。2•修其身:锻造、修炼自己的品行和人格。3•致其知:让自已得到知识和智慧。4.格物:研究、认识世间万物。【译文】在古代,意欲将高尚的德行弘扬于天下的人,则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意欲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则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家庭;意欲调整好自己家庭的人,则先要修养好自身的品德;意欲修养好自身品德的人,则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意;意欲端正自己心意的人,则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意欲使自己意念真诚的人,则先要获取知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五年级上册《大学》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