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并序) 同步练习一、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赋、比、兴是其主要的表现手法,《诗经》也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B.《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的民歌集,因数量只有十九首而得名。C.“风骚”是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它们分别代表了《诗经》和《楚辞》的最高成就且分别开启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D.“乐府诗歌”原指汉代官府(乐府)从民间收集整理的一部分诗歌,后来泛指各朝民歌和一部分文人创作的具有民歌特色的诗歌。二、对下面一首汉乐府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选自《高考古诗鉴赏》刘建琼编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A.这首五言古诗,揭露了汉代兵役制度的野蛮和统治阶级的穷兵黩武。B.从十五到八十,六十余年未着一字,而笔重于“归”,真可谓匠心独运。C.将典型情绪与典型环境融为一体,强烈的对比,表现出民生的悲惨。D.该诗语言平实无华,情调悲怆幽远,景物描写与心理描写十分成功。参考答案 一、B(非民歌,乃文人之作)二、这首诗泣成悲歌,无处洒泪;六十年军征,远望当归,归而无家,有家无亲。诗的格调极悲怆,是活生生的现实,是一种写实。末尾“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是朴实无华的描画。所以,答案为 D,该诗无“幽远”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