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灼伤事故案例 一 [案 情 介 绍] 1981 年 10 月 18 日 , “华春”轮驶进某港,在所载的货物中有一批烧碱。包装方式为钢制圆桶型密封容器,外用塑料薄膜,木制托盘简易成组包装。卸货时港区采用的钢丝绳吊具没有支架,起吊时钢丝绳收紧后使包装件受勒,导致塑料薄膜破损,并且因包装件受力后钢桶受挤压,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进入仓库使用叉车归桩、堆码时,包装破损的货物没有及时妥善处理。桶内储存的片状及珠状的烧碱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在该批货物卸货及储存的十余天内,先后造成了 40 余人的皮肤、眼睛灼伤。经采取紧急措施及时处理破损的烧碱桶后,事故才得以有效控制。 [事故原因分析] 烧碱,正式名称为氢氧化钠,属第八类•腐 蚀品 ,联合 国编号 1823。在“三酸两碱”中,氢氧化钠排 行 第四 ,为强碱性 腐 蚀品 。氢氧化钠的工 业用途 相 当广 泛 ,用于 制造各 种钠盐、制皂、造纸、纺织、粘 胶纤维、橡 胶制品 的再 生 、金 属清洗 、电解 提 炼锌、镀锡、氧化物涂 料、漂 白 等 。投 入运输的数量 相 当大。氢氧化钠具有极强 的吸湿性 ,一旦暴露在空气中即能大量 吸收水份和二氧化碳。固体状的氢氧化钠吸收水份后形成糊状物,同时放出大量 的热能,能使可燃物着火。受潮后的氢氧化钠或其浓溶液对铝、锌、锡等 金 属有腐 蚀性 ,反应时放出氢气,与各 种酸类反应剧烈,与铵盐类物品 也能发生 化学反应。不仅如此,氢氧化钠还能与玻璃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硅酸钠,从而使玻璃腐蚀。因此,对于使用玻璃或陶瓷器皿为包装容器储存氢氧化钠溶液(俗 称液碱)的 , 要 特 别注意,尽管这种反应相当缓慢,但仍然会因腐蚀而使包装易于破损。氢氧化钠的浓溶液能使不溶于水的活体组织成为能溶于水的酸脂钠和醇,因而丝、毛织物的活体组织会受到强烈的腐蚀。人体皮肤接触后就会被严重灼伤。凡是与水能迅速反应的腐蚀品会生成烟雾状物质,对人体的眼睛、咽喉及肺部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而且有毒。人体 组织沾染上氢氧化钠的浓溶液后,就会因其强烈的吸附力而无法及时清除,这期间还会通过皮肤等组织吸收,造成全身中毒,因此化学灼伤较难痊愈。 [案 例 评议] 烧碱的强腐蚀性应该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在装卸作业中的某些环节往往容易被忽视。本案所反映出来的事实是:一场本来可以避免的伤害事故, 由于装卸工艺落后,使用工具不当而人为地发生了。 烧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