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以下简称《社会保险法》)于 2007年底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历时三年多,经过四次审议,最终于 2010年 10月 28日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自 2011年 7月 1日起实行。 一、社会保险的定义 从理论上讲,社会保险是以国家为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者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能力而无工作,亦即丧失生活来源的时期内,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其一定程度的损失补偿,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障制度。 1.劳动者暂时失去劳动能力 这种情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员工在工作中病得很严重,需要住院治疗或者在家修养; 第二,女职工休产假期间暂时没有办法工作; 第三,员工在工作中发生工伤事故,导致伤残比较严重,需要救治。 2.劳动者永久丧失劳动能力 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是指劳动者到了退休年龄,这里的“丧失”指的是劳动权利能力的丧失,并不是不能再继续劳动。比如,很多人在退休以后仍然可以被企业返聘。 从理论上讲,“退休”就意味着劳动者到了法定退休年龄以后就丧失了劳动权利能力,所以《劳动合同法》里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自动终止。我国员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为:男性60岁,女性工人 50岁,女性干部55岁。在一些企业中,男员工 55岁时企业还跟他续签10年的合同,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男职工一旦到了60岁,合同没有履行完全也会自动终止。 劳动者到了退休年龄以后就丧失了劳动权利能力,之后应该如何生活呢?这时就需要依靠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可以保障劳动者退休后的基本生活。 3.虽有能力而无工作 劳动者除了暂时或者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外,还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在工作过程中突然失业,不能马上找到工作,这时也没有生活来源。如果社会不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劳动者就很难生存,所以劳动者这时也需要社会保险的保障。 二、我国社会保险体系的构成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体系由五大部分构成吗,分别是: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如图 1所示: 图1 我国社会保险体系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用人单位会给员工上“三险一金”、“四险一金”或者“五险一金”,这里所谓的“三险”、“四险”、“五险”指的都是社会保险,“一金”则是住房公积金。而“三险”、“四险”、“五险”的区别源于我国的历史。 自 1995年《劳动法》出台以后,全国各地陆续建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