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禅宗思想渊源

禅宗思想渊源_第1页
1/9
禅宗思想渊源_第2页
2/9
禅宗思想渊源_第3页
3/9
禅宗思想渊源 在具体分析佛教经典对禅宗思想的影响时,笔者立足于佛教禅宗哲学体系的基点,也就是说,笔者在撰写这部着作时,已经形成了对佛教与禅宗哲学的"前理解":佛教禅宗哲学,由本心论、迷失论、开悟论、境界论四个主要部分组成。本心论揭示本心澄明、觉悟、圆满、超越的内涵与质性;迷失论揭示本心扰动、不觉、缺憾、执着的状况及缘由;开悟论揭示超越分别执着以重现清净本心的方法与途径;境界论揭示明心见性回归本心时的禅悟体验与精神境界。以此来透视大乘经典对禅宗思想的影响,可以有较为明晰的看法。 首先,佛教经典影响了禅宗的本心论 佛教禅宗本心论强调本心的澄明、觉悟、圆满、超越的质性,是修行成佛的基础。"如来藏"是《楞伽经》、《起信论》等佛教经论的重要思想之一。" 如来藏" 意为如来处在胎藏之中,是"佛性" 的别名。经文指出,"如来藏"因受 "无始"以来的"虚伪恶习"熏染,被"客尘"烦恼所障蔽,从而变成了"识藏",变成了能够派生一切的总基因阿赖耶识。《起信论》立一心二门,一为"心真如门",一为"心生灭门"。"心真如门"是如来藏的第一重含义,是从体性上来说的,它超越染净、生灭;"心生灭门"是如来藏的第二重含义,是从相用上来说的,它表现为随熏转变,形诸染净,染净虽成,性恒不动等。佛法修证的目的,就是要将被熏习污染的" 如来藏" 转变成清净的" 如来藏" 。《圆觉经》宣说圆觉法门流出一切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蜜,显示佛教修行都不外修证本有圆觉的道理,与"如来藏"思想同一关捩。"如来藏"思想强调"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人人皆有清净超越的本心本性。《法华经》象征人人皆有佛性,有着名的" 衣珠" 、" 髻珠" 喻;《涅槃经》以佛性作为宗旨,其佛性思想最为鲜明的旗帜是 "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经中设立"贫女宝藏"、"力士额珠"喻,形象地说明了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的观点。 "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的思想,为禅宗所大力弘扬,成为禅宗思想的重要理论渊源。正是由于有大乘经典"如来藏"思想作为理论依据,禅宗自创立肇始,就鲜明地提出了" 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的响亮口号,并进而确立起"一切众生皆可成佛"的主张。达摩"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客尘障故,令舍伪归真" ,即是依据" 如来藏" 思想。禅宗不但认为众生皆具菩提觉性,还肯定众生的菩提觉性原本清净,因而只要除却后天的污染,便可以顿见清净本性而成正觉,这与《楞伽经》、《起信论》的"如来藏"思想一脉相承。由于"如来藏"思想包含着一切众生平等...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禅宗思想渊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