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识记与理解: 了解科举制度的背景;简述科举制创立及发展的过程;知道科举制对后世的影响;理解科举考试与今天学校考试制度的根本区别。 2. 能力与方法: (1)通过简述唐朝科举制,培养学生口头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比较古今考试制度,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鼓励学生提出考试制度改革的建议,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历史问题,并积极参与现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科举制是促进唐朝繁荣的原因之一,认识符合社会发展的考试制度的进步性,从而明确当今考试制度改革的正确性。 教学重点: 唐朝科举制发展的过程 教学难点 科举制度对世界的影响 教学方法 谈话法、启发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 课前准备 学生分组查阅关于科举制的资料,预习课文;制作课件, 课型:新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河东狮吼》中关于科举考试的片断 师:这种场景表现的是什么事情? (学生回答:中国古代的考试-科举考试) 师: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科举考试(展示课题 第 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发展 【学习新课】 师:根据大家的预习及所查的资料,你们能不能说一说什么是科举制? (学生自由发言,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师:那么,科举制什么时候正式创立的呢? (投影展示:一、科举制的创立) 生: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创立。 师:科举制度实施之前我国通过什么制度选拔人才的呢? 生:九品中正制。 师:关于九品中正制我们只了解一点,就是到了后来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这种制度有什么弊端?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给予评价) 师:科举制创立之后,为国家选拔了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一位唐朝官员说过这样的话(展示:“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这说明了什么? 生:唐朝科举制沿袭隋朝,进士科最为重要。 师:唐朝科举制发展的状况究竟是怎样的呢? (展示:二、科举制的发展) 师:唐朝科举制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它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生:常科和制举 师:那么,常科和制举的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呢?(鼓励学生尝试用图示的方法说明) (学生自主探究,展示自己的图示内容) 教师依据学生的图示,展示科举制的内容图示: 师: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唐代科举制度,我找三位同学分别扮作三位科举考生,大家听听他们的谈话,猜猜他们分别参加哪一科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