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15、《最苦与最乐》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15、《最苦与最乐》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_第1页
1/7
15、《最苦与最乐》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_第2页
2/7
15、《最苦与最乐》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_第3页
3/7
15、《最苦与最乐》(自读课文)教学目标:1. 略读文章,把握观点;2. 理解“责任”,树立“责任感”;3. 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酌情取舍)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议论文”三要素;2.略读文章,把握观点教学难点:1. 理解“责任”,树立“责任感”;2. 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每个人应如何面对“苦”与“乐”,应建立怎样的“苦乐观”呢?西方哲学信奉“智者无忧”,而孟子却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张潮也说“人莫乐于闲”,而居里夫人却说“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人认为“人生苦短,该及时行乐”;而范仲淹却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接下来,让我们与梁启超先生一起探讨《最苦与最乐》。二、作者作品介绍(画面呈现作者、作品背景资料)梁启超(1873—1929),号饮冰室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时从师学习,8 岁学为文,9 岁能缀千言,17 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中国近代是一个中西交汇、新旧杂糅的历史转折时期,时代对知识分子提出了新的要求。梁启超在政治、文学、思想、学术等领域的显著功绩,使他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三、字词过关(详见课件)四、初识“议论文”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总而言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记叙文和说明文则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的文章。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论据】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论证】用严密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五、自主感知:“略读”文章,把握观点【自主感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15、《最苦与最乐》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