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中药炮制领域。背景技术:淡豆豉,中药名,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淡豆豉具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之功效;主要用于感冒,寒热头痛,烦躁胸闷,虚烦不眠,临床应用极其广泛。《中国药典》2015 年版收载的制法为“取桑叶、青蒿各 70〜100g,加水煎煮,滤过,煎液拌入净大豆 1000g 中,俟吸尽后,蒸透,取出,稍晾,再置容器内,用煎过的桑叶、青蒿渣覆盖,闷使发酵至黄衣上遍时,取出,除去药渣,洗净,置容器内再闷 15〜20 天,至充分发酵、香气溢出时,取出,略蒸,干燥,即得”。现有的方法均是在《中国药典》的制法基础上的微调,尚存在如下缺陷:第一,成品合格率较低。通过市场收集的淡豆豉样品,共收集 40 批次样品中仅有 2 个样品合格。第二,发酵时间较长。其第一阶段发酵(闷使发酵至黄衣上遍)通常耗时 5〜7 天,第二阶段发酵则需耗时 15〜20 天。第三,发酵温度和湿度的要求严格,范围较窄。例如:专利申请 cn110024962a 公开的淡豆豉 制 备 方 法 , 其 第 一 阶 段 发 酵 温 度 为 30 〜 35°C, 相 对 湿 度 为 65 〜 85% 。 专 利 申 请cn105767910a 公开的淡豆豉制备方法,其第二阶段发酵温度为 28〜32C,湿度为 60〜80%。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产品合格率高,发酵耗时短,可发酵温度、湿度范围广的淡豆豉制备工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淡豆豉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桑叶、青蒿各 70〜100 重量份,加水煎煮、过滤,得煎液和药渣;2)前述煎液拌入大豆 1000±100 重量份,使大豆吸尽煎液,蒸透,晾凉;3)大豆拌入菌种,于底部多孔、无盖的扁平容器摊开;4)用前述药渣覆盖大豆,再覆盖透气纱布,有氧发酵至大豆遍长黄霉衣;5)用水洗净大豆,于底部有孔的容器中晾干至不滴水,但表面可见水;6)密封发酵,直至断面黑色,有豉香味;7)干燥;步骤 3)所述菌种的制备方法为:a)取桑叶、青蒿各 70〜100 重量份,加水煎煮、过滤,得煎液和药渣;b)前述煎液拌入大豆 1000±100 重量份,使大豆吸尽煎液,蒸透,晾凉;c)大豆于多孔透气扁平容器摊开;d)用前述药渣覆盖大豆,再覆盖透气纱布,自然有氧发酵至大豆遍长黄霉衣,遍长黄霉衣的大豆即为菌种。如前述的制备方法,步骤 1)和/或步骤 a)所述煎煮和过滤包括:加青蒿和桑叶总重的 10±2 倍水量浸泡 15±5min,煮至沸腾后转小火煎煮 1±0.5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