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教案 一 课程内容标准 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二 教学目标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能力培养不是单方面的知识教育,而应该是知识、能力、情感三维一体的完整体系。基于学生的认知结构,结合新课标,我设计了三方面的目标要求: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隋唐时期用科举制选拔官员;能概括出隋唐皇帝为科举制的创新与完善做出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并竞答的方式讨论解决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官吏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是隋唐制度创新的典型体现,让学生认识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我们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了解古今中外,不是为了考试上大学。而是为了借鉴,为了推陈出新,为我所用,创造出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国家,服务社会;让学生知道,今天世界各国的考试都起源于中国的科举制,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 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本课的难点是科举制的影响。 2 四 教学过程 1 、联系实际,引出课题 多媒体显示:2011年公务员考试现场照片,并配以文字说明。 公务员的职业在就业难的今天更显出其夺目的光环。公务员作为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公务的人员,其个人素质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行政系统的运转。因此,对于公务员的选拔,各国都是非常重视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务员制度,或者说官吏考试选拔制度,其雏形是从1400 多年前的中国开始的,中间断裂,现在又重新实行,可谓千年大轮回。当然,是更高一级的轮回。 思考:古代是如何选拔官员的? 2、师生互动,突出重点 把全班学生分为 6个小组,代表 6个时期的读书人,分别是魏晋时期、隋文帝时期、隋炀帝时期、唐太宗时期、武则天时期、唐玄宗时期,让他们通过阅读课本和小组合作学习,分别介绍自己所处时期的选官制度和形式。 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老师点拨、引导。 (1)魏晋以来用门第出身选官有何弊端? (2)为什么科举制形成于隋炀帝时期而不是隋文帝时期? (3)隋朝按考试成绩选拔官吏带来的变化? (4)分析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亲自出题面试举人的意图是什么? 3 (5)唐太宗扩充国学与完善科举制的联系? (6)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对后世的影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