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6 章 风险定价理论 引导案例 指数基金为何能够独树一帜? 指数基金以获取所追踪的指数收益率为目标。牛市中,因为指数大幅度上涨,指数基金往往成为市场的最大赢家。如在2009 年度,中国基金业绩排名显示,指数基金的平均业绩远远高于非指数基金,其中排名第一的基金是指数基金——深证 100ETF。而在熊市中,市场的普遍下跌,指数基金又成为“受伤”最重的基金。据 W IND 资讯统计,截至 2010年7月 20日,最近半年指数基金业绩表现非常糟糕:48只有数据统计的指数基金中,跌幅最小的华夏中小板 ETF跌 14.29%,跌幅最大的博时超大盘 ETF跌 29.01%。 然而,只要超越市场的短期涨跌,放眼长远却不难发现,由于长期中能够打败指数基金的非指数基金的数量非常少,致使指数基金的生命力非常旺盛,指数基金在整个基金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统计显示,全球指数基金的规模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递增。中国投资市场指数基金的发展速度更是惊人,从 2003 年3 月第一只指数基金——万家上证180(原“天同上证 180 指数基金”)获准发行,到截止 2010 年7 月已经有近 50 只指数基金的规模。而且,这种发展呈现加速度的趋势,如仅在2009年,就有 27只指数基金获准发行,超过历年指数基金发行数目的总和。 案例思考 指数基金为何能在“牛”“熊”不断交替的市场运行中独树一帜?理论上看,非指数基金因为既要面对一定的非系统风险又要面对系统风险,比仅需承担系统风险的指数基金承担的风险更大,理应获得更高的收益率。但现实情况却与此相去甚远。这似乎与我们认同的投资理念——高风险与高收益必须相匹配相悖?或者高风险高收益相匹配并不能做简单化的理解,其中必须对风险做进一步分析和研究?请在学习完本章的基础上,结合其他章节内容,回答上述问题。 证券收益率的高低与其对应的投资风险密切相关,而收益率和证券价格又紧密相联。因此,证券价格与证券风险必然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就成为我们研究风险定价理论的基石。 组合投资理论显示,投资风险中的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充分分散的投资组合来消除,保留下来的都是系统性风险。因而投资时我们主要应该考虑系统风险,研究系统风险和证券收益率之间的关系。风险定价理论,就是基于上述想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定价理论。根据其应对的风险因素不同,风险定价理论分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套利定价理论。 2 6.1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