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食动物生产学心得 5 篇动物学(zoology),亦称“动物”。生物学科科目之一。中国多在初中二年级或继植物学之后开设。主要介绍各类动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经济意义,有时还介绍农业、动物的饲养和管理、动物的地理分布。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草食动物生产学心得,来欣赏一下吧,希望能够帮到你们. 草食动物生产学心得 1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本次动物学实习以潮间带动物为主要对象,在导师指导下,于野外潮间带、人工养殖场、鱼市等地了解潮间带的特点和海洋生物的生态类群,并通过采样后于实验室中进行的动物认种来学习潮间带海洋生物系统分类的基本方法及常见种类的识别。 二、实习步骤与内容 实习共持续 7 天,除第七天用于复习与考试外,其余 6 天每天均到野外潮间带、人工养殖场或鱼市进行考察学习,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生物种类的识别或采样,了解海洋动物的形态特征;各天的考察地点分别为 12 日的大辣甲岛、13 日的坝光红树林海域与珍珠养殖场、14 日的南澳水产市场、15 日的澳头水产养殖基地、16 日实习基地周边滩涂以及 17 日实习基地的讨论设施。每次野外采样后,便在实验室中根据生物的形态特征对采得物种进行分类认种、标本制作。 第一天的内容为大辣甲岛的礁盘生物,地点是大辣甲岛的海滩。因进行实习的日期没有按海水的潮涨规律安排,我们到达海滩时仅能看到露出的高潮区,潮间带类型主要为沙滩和礁岩岸。在沙滩的主要活动为以小组为单位的各自采样并纪录样本的生态习性和分布。我们在沙滩上采集到的物种主要为软体动物的双壳类和腹足类,且多已死亡,只采得完整或被海水冲刷磨损的贝壳,其中数量较多的有阿文绶贝(Mauritiaarabica)、渔舟蜒螺(Nerita albicilla)、杂色蛤仔(Ruditapes variegata)、黑凹螺(Chlorostomanigerrima)等,另外于礁岩岸上采到了许多的团聚牡蛎(Ostrea glomerata)、青蚶(Barbatiavirescens)和龟足(Pollicipes)以及多种蟹类。后为了能让我们接触到更多的物种,随行的老师还介绍了一下在辣甲岛附近打捞所得的鱼类、甲壳类。 当天下午便于实验室中进行分类并制作保存标本。由于所采多为已经死亡的贝壳,标本制作的工作极为有限,仅是把一些打捞到的 一 些 鱼 虾 蟹 以 酒 精 浸 泡 , 其 中 比 较 突 出 的 有 逍 遥 馒 头 蟹(Calappaphilargius)、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疣面关公蟹(Dorippefrascone)等。认种的对象主要为双壳类和腹足类的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