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精神为高校“两课”教学提出新任务、提供新资源和新动力重庆交通学院社科部熊高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江泽民同志在大会上所做的报告,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十六大报告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纲。结合高校“两课”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我们深切地感到,十六大报告是新世纪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纲领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任务、提供了新资源和新动力。作为从事“两课”教学的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不断深化“两课”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一、十六大精神给“两课”建设、发展提出新任务、新目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报告的灵魂和主线。江泽民同志从时代发展的高度,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新任务新要求。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新体系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和极为重要的任务。江泽民同志还指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十六大报告的这一重要论述,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及其成果为主要内容,凸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又突出了1思想道德教育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的重要性。这些精神,对我们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十六大报告还特别强调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十六大报告中这些具有远见卓识的科学论断和战略定位,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两课”教育的思想理论工作者提出了崭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激发了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励大家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努力作好本职工作。二、十六大精神给“两课”教育教学提供了新思想、新资源。江泽民总结十三年改革开放的新鲜经验和理论探索的成果,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两课”教学提供了新资源。例如:坚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明显提高,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