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冬至节气特点与习俗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 2024 年冬至节气特点与风俗,希望大家喜爱! 冬至节气特点 1、日照时间短 冬至前后,虽然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接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少,但这时地面在夏半时积蓄的热量还可供应肯定的补充,故这时气温还不是最低。“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冬至后白昼时间日渐增长。 但是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仍比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少,所以在短期内气温仍连续下降。我国除少数海岛和海滨局部地区外,1 月都是最冷的月份,故民间有“冬至不过不冷”之说,天文学上也把“冬至”规定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头。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头,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明显偏迟。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渐渐变长,夜间渐渐变短。 2、气温走低气候寒冷 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 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 6℃至 8℃左右。另外,冬至开头“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_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 1 月上旬,平均气温仍旧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冬至的风俗:古代传统风俗 1、祭祀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非常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2、吃水饺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管贫富,饺子是必不行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风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3、九九消寒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到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冰开,_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南北地区的传统饮食风俗 1、北京馄饨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