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1、二级以上手术以及新开展的手术,均应在术前72小时内进行术前讨论。急症手术如时间不允许进行术前讨论,二级手术应由主治医师以上确定手术方案,三级及四级手术由副主任医师以上确定手术方案。2、手术室人员接病人时,由手术医师与手术室人员一起护送患者入手术室。3、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一级手术。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二级手术。低年资主治医师:熟练开展二级手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适当开展一些三级手术。高年资主治医师:掌握三级手术,有条件者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适当开展一些四级手术。4、如果医师同一类手术连续3次出现技术能力原因造成的医疗风险和缺陷,经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组织全科讨论后,须降一级手术权限或暂停其某一类手术资质。对两年内连续发生两起及以上医疗事故的人员降一级手术权限,直至取消手术资格。5、手术中如需更改原手术方案,或使用术前未确定的贵重耗材等情况,须再次征得患者或被授权人同意签字后实施。6、手术知情同意书的告知医师签字必须是术者告知签字。7、择期及限期手术,手术医师应在手术当天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征得患者和(或)家属同意后进行标记。标示需由参加手术医师进行,主刀医师进行确认。如患者意识不清且无家属在场的情况下,须有至少2名手术医师共同确认标示。8、必须进行手术标识的部位: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等)、多平面部位(如脊柱)等。9、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10、手术记录由手术主刀医师在术后24小时内完成。术后首次病程记录术后即时完成。11、术后连续3天应有术者或上级医师查房的病程记录。12、重大手术需由主管医师负责填写《重大(致残)手术申请表》,科主任签字后,至少在手术前一天上报医务处。13、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同时填写《大量用血申请单》一式三份,输血科医师会诊同意,报医务处批准后方可备血。14、手术输血患者其手术记录、麻醉记录、护理记录、术后记录中出血量与输血量要完整一致;输血量与发血量一致。15、患者为RhD阴性血型且需要紧急抢救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检,结果阴性者经主管院长、医务处同意、备案,告知主管医生和患者家属谈话,抢救结束后记录于病例中,交叉配血RhD阳性血液发放。16、紧急情况下,患者为RhD阴性,没有检测到抗-D,男性患者或无生育需求的女性患者可输RhD阳性血,但必须征得患者或其亲属的同意,并在《输血/血液制品治疗知情同意书》上注明。若有RhD抗体产生,以后输血只能输注RhD阴性血。17、急性大出血出血量>20%血容量,可以考虑输血,并根据患者的出凝血状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18、Ⅰ类切口(手术时间≤2小时)手术,预防性抗菌药使用比例≤30%。19、住院重点手术的质量与安全指标为: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计划重返再次手术例数。20、非计划再次手术前需电话上报医务处,术后24小时内由主管医师按照要求填写《非计划再次手术报告表》一式两份,科室主任签字确认后,上报医务处,一份科室存档。二、简答题1、输血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哪些?(至少回答5项)①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1-2小时内,往往先有发冷或寒战,继而高热。②变态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瘙痒。③溶血反应。④细菌污染反应。⑤循环超负荷,心衰或急性肺水肿。⑥出血倾向,因凝血因子稀释或者缺乏,导致创面渗血不止或术后持续出血。⑦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⑧急性肺损伤,非心源性肺水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