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句段摘录《万历十五年》句段摘录 1、文官之间的冲突,即使起因于抽象的原则,也并不能减轻心情的兴奋。一个人可以把他旁边的另一个人看成毫无人格,他的对方也同样会认为他是在装腔作势地用圣贤之道掩饰他的无能。而眼前更为重要的是,立储一事绝不是抽象的原则,而是关系到文官们生死荣辱的现实问题。 2、身为天子的万历,在另一种意义上讲,他不过是紫禁城中的一名囚徒。他的权力大多带有被动性。 3、皇帝是一种社会制度,他朱翊钧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登皇位,他的全部言行都要符合道德的法律规范,但是道德法律规范的解释却分属于文官。他不被允许能和他的臣僚一样,在阳之外另外存在着阴。他之被拘束是无限的,任何独特的露都有可能被指责为逾越道德法律规范。 4、对这些谏劝与抗议,正德照旧不加理睬。他的性格过于放纵而又具有充分的自信,他的不拘小节已经和这些书呆子的观念距离得过分遥远,以致再也无法调和。 5、在他为祖母进行丧礼的时候,他看到地上满是泥水,就下令臣僚们免予磕头。但是他的好心肠并没有使全部的廷臣感谢,有一位翰林院修撰由于没有机会在泥水中挣扎以示对皇室的忠诚,就在事后写了一封奏折,引用孔子孟子的教训和皇帝辩论孝道。 6、这些应当认为是难得的特长,在文臣的心目中却变得完全不行理解:为什么一个皇帝会放弃九五之尊而把自己降格到一个不识字的武弁的地位?这种惶惑以至愤慨,真正的缘由是皇帝挖空了他们苦心构筑的政治体系。 7、端坐在宝座上的皇帝,他的力气带有宗教颜色,其神奇之处,就在于可以使不合理的处置合理化。换言之,皇帝的处置纵然不能事事合理,但只要百官都能俯首虚心地接受,则不合理也就成为合理。正德皇帝不去培育这种神奇力气,反而偏要去现自己的将才帅略,岂不是破坏了臣僚们对他确定服从的大前提?